【心心相印】苦行林中 知苦 離苦 救苦 下

文與圖/妙熙 |2012.11.11
1732觀看次
字級

在印度服務的師兄慧顯法師說,他曾帶著小沙彌來苦行林朝聖,進入龍洞前和沙彌說了一個故事:當時佛陀六年苦修時,有一條巨大眼鏡蛇日夜守護著他,讓他不受干擾安心辦道;直到佛陀要離開苦行林時,為感念眼鏡蛇守護之恩,於是在洞中留下佛影,讓牠追念。但唯有虔誠者,才能一睹佛影真跡。

故事說完後,小沙彌便一一進去禮拜。出來後,慧顯法師問:「你們有看到佛影嗎?」小沙彌異口同聲地回答:「有!」

我帶著一睹佛影的虔誠入洞,約一平方公尺的空間裡,藏了一位誦經喇嘛,聲如空谷回盪,一尊苦行佛像,面頰凹瘦、凝神靜定的面容在燭火中若隱若現。

跪下靜觀,憶起三年前在大陸安徽三祖寺的石洞中,發願修行多生多世終要「明心見性」的初心。憶起了,卻使不上力觀想。於是當下放空所有念頭,靜靜地聆聽自己的內心。一會兒音如洪鐘遠遠地傳來四個字:「廣度眾生」。

每個出家佛子,都要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然而,出家幾年之後,逐漸發現一己之力小如螻蟻,加上人事磨練,心力滄桑幾許,承擔勇氣曾幾何時早被消減……

成佛前的悉達多,試盡各種修行方法,先是捨棄釋迦族太子榮華富貴的享樂,進入苦行林中禪坐,在苦無進展時,一日聽見洞外有位琴師唱著:「琴弦太鬆,音不成調;琴弦太緊,音不悅耳;不鬆不緊,音聲和悅。」像敲開他心靈的一扇窗,體悟到苦行非得道之因,把色身用壞,哪來法身,決定放下苦行,遠離極苦與極樂,體悟中道。

過去我把願力拉得與佛一樣高,事實上依舊是凡夫俗子,兩願落差下更顯心虛。此刻,體會到願力不得停滯:現在有多少能力?能做多少利益他人之事?如實地在每個因緣中完成使命就對了。這不也是「中道」!

帶著我所見的「佛影」,緩緩鑽出洞,心情恍如隔世。原來,你若見到自我真心,那便是佛影了。

從苦行林下山後,拿出預備好的糖果,要在上車前分給乞兒們。糖果還握在手上時,孩子們表情天真無邪,口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糖果一出手,所有人爭先恐後擠成一團,表情變得猙獰。很多青年團員初見此情況,莫不驚恐,嚇得趕緊跳上車離去。

「不給」,是痛苦;原來「給」,更是一種痛苦。

倉皇驅車離去後,望著窗外貧困農莊,似乎明白了:佛陀為什麼會選擇在印度出生、證悟、度眾?

所謂「富貴學道難」,在印度有「苦」的示現,眾生貪、瞋、痴如鏡映現,特別明顯,有苦有眾生,更容易發起廣度眾生的慈悲願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