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大真是一個充滿了生命力的大學城。我和那些由家長和同學陪著的新鮮人一樣也在校園裡巡禮,心中充滿了感恩和幸福。
美國南加州大學(USC),因為校友趙怡、沈春華、侯佩岑、陳敏薰等名人而打開在台灣的知名度。當我告訴別人我將去南加大做訪問學者時,不知的人反應:「南加大?」(可能就和UCLA、UC Berkeley或加州的幾個學校搞混)。知其一的人會說:「哇!名校耶!」。了解的人會說:「貴族學校,但是好學校。」
我帶著網路資料和各家給我的資訊,拼湊出我自己心中的學府。其實,每個學校都有她的歷史故事,就像我們自己佛光山辦學的艱辛,都是需要一些因緣。
南加大成立於一八八悾年,本來是一所衛理宗大學,最初的校地是當時洛杉磯三位富有的居民捐贈,剛開始只有十位教職員和五十三位學生,首屆畢業生才三個。後來南加大雖不再帶有宗教信仰,但校內還是保留了教堂。
目前,有四千多教職員,大學部一萬六千多人,研究生近一萬六千人,為全美排名第十二的頂尖研究型大學。是否因為好萊塢電影工業在此的發展,造就了USC電影電視學院排名第一,傳播學院排名第四。很多電影界的奇才,像「星際大戰」、「達文西密碼」、「阿甘正傳」等片的導演,都出自USC。
佔地兩百五十多公畝的USC大學公園校區,大部分是羅馬式紅磚建築風格的美麗景致,對於製片者來說,是最好的現成校園場景。像韓劇「愛在哈佛」,其實是在USC拍攝的。在學校旁邊的Shrine Auditorium,常是各種頒獎、眾星雲集的劇院,如知名的艾美獎、葛拉美獎等都在這裡舉行。
當很多學校還在放暑假時,南加大八月二十一日就開學了。還好我提早來,開學前,張教授親自帶我到學校報到、認識環境。我們先去見「交換學人計畫國際服務辦公室」的執行長Zach Williams,初見他讓我非常震驚,他從大腿以下都截肢,站起來只到我們腰部,但他熟練的來去自如,非常開朗的和我面談,還給我很多建議。
沒想到我到南加大的第一堂課竟是這樣的震撼教育,讓我見識到一個先進國家任用人的開放。離開他的辦公室,我想,一個人必先自尊自重而後人重,我決定把英文搞好後去深入採訪他。
接著我們去東亞研究中心,見到在e-mail上來往的Kin,原來她是個嬌小的韓國女孩,我們都很高興終於見面了。後來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osen的辦公室坐了一下,聊得很愉快。他剛從大陸回來,雖是政治系的教授,卻研究中國的電影藝術,他會講中文,還有一個很好的中文名字「駱思典」。
張教授又協助我選課,除了校方為訪問學者開的免費的ELP(English Language Program)的課,我還選了:東亞系的酖「中國文學」、「東亞文學的文化主題」;比較文學系的酖「東西方詩學的比較」、「猶太的文學與藝術」;宗教系的酖「亞洲的宗教」。
第一節課,教授就把這學期要上的大綱和每周進度、考試及參考書目都影印一份給我們,讓學生很清楚知道你要準備什麼。
我的「貴人」總是適時出現,到西來寺沒幾天,我就接到一通陌生的電話,對方說:「我是陳宏老師的太太劉學慧的妹妹劉萍,我姊姊告訴我一定要來看你,我女兒Pearl也是USC畢業的,可以協助你。」
沒想到劉老師動作這麼快,和她平日的作風一樣。其實,在台灣大家各忙各的,很少碰面,我們也是因為陳老師生病住院後,給《人間福報》寫專欄必須透過劉老師,很自然劉老師就替代了陳老師與佛光山的關係。
不過,Pearl 真是個好女孩,她雖然在美國長大,獨立自主,成績優秀,卻保有中國傳統禮教,還能照顧媽媽。她們周日來看我,隨即開車帶我從西來寺到USC,去認路,去學校認識環境。
我們在學校書店買書時,又認識了一位從台灣來的黃兆鍇。這個大男生主動釋出善意,說他父親是東山高中的老師(佛教學校)。他自己本來在竹科上班,在台灣已拿了兩個碩士。「三十而立」,他決定放棄原來的一切,用積蓄交換自己想過的兩年。他也成為我在USC的朋友,帶我實際去走了一次各大樓的教室,等我正式上課後,就不用緊張了。
大太陽下,但見一組一組的新生和家長,隨著輔導員一區一區的校園巡禮;學校那棟四層樓的大書店儘是摩肩接踵、大排長龍採購書籍文具禮品的人潮,還需校警維持秩序。這真是一個充滿了生命力的大學城。
我和那些由家長和同學陪著的新鮮人一樣也在校園裡巡禮,心中充滿了感恩和幸福。張教授、黃兆鍇、Pearl母女這些適時出現的「龍天護法」,不就是我的親朋好友嗎?
我換了加州的駕照,試開了一趟去學校的路,也租了Shrine Auditorium一學期的停車位,所做皆辦,一切在計畫中順利進行,終於要開學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