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喜歡岩石和山水或許和我的姓氏很有關係。」日本陶藝家石山哲也,從小就喜歡到河邊看礁石、撿石頭,有時還會撿到玻璃珠,讓他愛不釋手。他從考古轉到陶藝工作後,常將岩石和山水帶入創作,讓陶瓷變得更有禪意。
三十九歲的石山哲也出生在日本琦玉縣,原本在家鄉擔任考古家的助理,負責利用陶土來修復或複製考古出土的文物。和陶土接觸久了,他發現陶瓷創作很有趣,十年前放棄考古工作,由製作陶壺開始,逐漸轉向純陶藝創作。
石山哲也表示,因為姓「石山」,讓他對大自然的岩石、山水特別喜愛;這次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出「零的痕跡」,他花了四個月讓陶瓷作品呈現「山」的色彩,呈現自然的岩石樣貌;另外利用熔化的碎玻璃,在陶瓷上做出波光粼粼的水面,讓作品變得更有禪意。
石山哲也表示,他的創作幾乎是一體燒製而成,只有玻璃的部分是先把整件作品下半部埋入細沙中,固定好後,再將碎玻璃隨性地鋪在周圍、送進窯爐熔合,呈現有「水」的感覺。有些玻璃會向下流到作品的末端,形成水滴狀,意外形成「鐘乳石」,讓作品有渾然天成的感覺。「零的痕跡」石山哲也陶藝個展,共十一件作品在鶯歌陶博館展至十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