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報導】大陸國家旅遊局日前批准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武陵山脈主峰梵淨山不僅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保護區網」成員,也是彌勒菩薩道場,山頂常示現「佛光」,蔚為奇觀。
據史載,唐代牛騰在貴州大布佛教,於黔北、黔東興建十餘座寺院,為佛教傳入貴州之始。宋代,黔北、黔東地區頗具規模的寺院有沿河沿豐寺、印江西岩寺、大聖墩鐵瓦寺、思南華嚴寺等;明清佛教在梵淨山地區興盛,形成四大皇庵(護國寺、天慶寺、承恩寺、朝天寺)與四十八腳庵的盛況,明神宗還建賜敕碑,稱梵淨山是「古佛道場」、「眾名岳之宗」、「極樂天宮」。
梵淨山佛教文化底蘊豐厚,歷代所修寺廟甚多,大小寺廟數百座,與普賢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文殊菩薩道場山西五台山、觀音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並列五大佛教名山。
其中,梵淨山一大奇觀「萬米睡佛」(亦稱佛中佛),佛首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長達上萬公尺,為世界之最,酷似大肚彌勒,因此梵淨山被稱為「大佛山」,即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目前,梵淨山的經典遊覽線路包括護國禪寺(佛教文化苑)、棉絮嶺(萬米睡佛)、生態畫廊(薄刀嶺、黑巷子、拜佛台、剪刀峽、接引佛、黔山第一石、滴水崖)、老金頂—蘑菇石奇石大觀園(蘑菇石、老鷹岩、萬卷書、九皇洞)、紅雲金頂(釋迦殿與彌勒殿)等。
其中,承恩寺(亦稱上茶殿)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寺」五字,兩側配殿八間,僅存部分殘牆,建築面積一千二百五十平方公尺。
鎮國寺(亦稱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於明代,一九五○年代傾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