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師生利用多基因轉移技術,透過大腸桿菌代謝醣類產生丁醇,可供汽車使用。這項技術讓交大「NCTU Formosa」團隊,在香港科技大學主辦的亞太區國際基因工程競賽拿金牌;指導教授曾慶平說,丁醇能量密度接近汽油,未來是石化能源的重要替代品。交大師生明天將赴美參加「二○一二國際合成生物學世界杯競賽」。
交大團隊由曾慶平與李曉青、陳煜沛、陳文亮等助理教授指導十九位學生,利用多基因轉移方法,以三年多時間發展出「高產量細菌生產丁醇」技術,轉換率約七成,已達世界級實驗室水準,極具實用性。
陳文亮說,團隊花許多功夫將基因重組,再放入大腸桿菌中,另外加了稻草桿等農用廢棄物,大腸桿菌在這個環境中,能自動合成出丁醇。
李曉青說,這項代謝路徑設計技術,突破現有分子生物學多基因轉移不易成功的瓶頸,未來不僅能生產丁醇,也能推廣到其他生質能源、製藥工程領域,是遺傳工程及合成生物學的突破性進展。她說,稻桿、玉米梗等產品過去沒什麼用,將來透過這技術,將可轉換出高價值的丁醇,不僅有益環境永續發展,也創造新經濟模式。
「國際合成生物學世界盃競賽」是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競賽,今年有來自世界各國一百九十四組學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