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慈善銀行家尤努斯,台灣銀行家只顧金控與購併,擴充版圖的現實作為,令人感嘆。
尤努斯一針見血的論述「假如存在貧窮,就不能有和平」,他創建「微額貸款」概念,於一九七五年創辦銀行,專門提供給不符合一般銀行貸款資格的窮人極小額金錢,供他們創業自力更生,但從不施捨乞丐,他的哲學是自助人助,「救急不救窮」看似無情卻多情,卻是離貧的正確觀念。
「鄉村銀行」優良的人性設計,貸款人不需提供抵押,但需五人相互作保,如果成員都很快還款,就可終身享受貸款資格。基於互信原則,加上尊嚴和慚愧心,沒人願意背負賴賬罪名,並禍延他人,使得還款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以上;貧賤不能移,人窮志不窮,可見人品的高貴和貧富無關。
反觀台灣銀行界,權貴高官隨意就可借貸上億,對市井小民卻百般刁難,還款稍有遲繳即訴諸法院,「晴天給傘,雨天收傘」的市儈作風,成了中下階層的吸血鬼,而且從銀行呆帳可明顯看出,脫產潛逃欠銀行錢的都是富人。
貧窮令人懷憂喪志、作姦犯科或自殺了結,造成社會問題,衷心盼望銀行家能化冷酷為慈善,藉企業行公益,並以尤努斯為借鏡,研擬貸款幫助窮人脫貧、脫困的制度。
「微額貸款」金額雖小,安定力量卻無窮,只有解決貧窮問題,和平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