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為「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咒意「薩婆」是一切,「薩哆」是賢善、智者,「那摩婆薩哆」是娑婆、無遮地,「那摩婆伽」是世尊。整句咒語句意為:禮敬一切賢善智者!禮敬娑婆無遮地!禮敬世尊!
此處題記為「此是婆伽婆帝神王其形黑大以豹皮手把鐵叉」,其中「婆伽婆帝」梵音為Bhagavat,音譯為「薄伽跋帝」或稱「婆伽伴、婆伽梵、薄伽梵、薄伽跋帝」或單譯為「世尊」,指能破除煩惱。
不過清代的《大悲咒註像》則言,「薩婆薩哆」是手執各式各樣法器的千手觀音;「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是觀音菩薩現「伽帝神王像」。
至於「伽帝神王像」的法像在《千手千眼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和《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則有註「其形黑大,以豹皮為褌,手把鐵刃」。因此,此處版畫即以「婆伽婆帝神王」做為主角,著豹褌,怒目,手執寶叉。
另外,題記中所言「婆伽婆帝」一語在密教則為「佛頂大白傘蓋佛母」,《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記載此佛母心咒能迴遮一切鬼魅,咒詛繫縛,夭橫憂惱。而且經註中「大白傘蓋」是如來藏心祕密法門,廣大清淨,體絕妄染,周覆法界,能降諸魔。
所以《楞嚴經》裡也有一段記載,內容是說佛以頂光現大白傘蓋如來藏心密語解救阿難。
此段故事源自波斯匿王宮中,廣設珍饈妙味供養佛陀及諸大菩薩,所有諸聖賢中只有阿難因遠遊乞食未能前來接受供養。而阿難在遠遊乞食中,因為經過淫室,遭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處,戒體垂危。
世尊知曉阿難正逢淫術之害不得解脫,就在危難之際,世尊即於頂放百寶無畏光明,並於光中生出千葉寶蓮,蓮中有佛,結跏趺坐宣說神咒,而此即如來藏心之「大白傘蓋」神咒,終迴遮了摩登伽女的咒術,解救了阿難壞戒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