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妙顯
善護於身口,
及意一切業,
慚愧而自防,
是名善守護。
──《雜阿含經》
在《雜阿含經》裡,有一段偈子很好:「善護於身口,及意一切業,慚愧而自防,是名善守護」,提示我們一切善惡諸業,是由身、口、意所造作,因此就要辛苦的承受其因果。所以人生最要緊的,就是要善加保護自己的身口意,不讓它造下惡業。
佛教勉勵人要持五戒、修十善,即:身,不要殺生、不要偷盜、邪淫,這就是善護於身;口,不要惡口、不可妄言、兩舌、綺語,就是善護於口;意,不要貪欲、瞋恚、邪見,就是善護於心。一個人能夠持五戒、修十善,將來就可以感得人天的果報。
除了修十善業之外,慚愧心可以預防我們的身口意造業。慚愧心是道德的根本,慚愧心也就是羞恥心。人之所謂人者,就是有羞恥之心;人之所以成為修道人,就是先要有慚愧的發心。
慚者,慚己;愧者,愧他。慚,自覺對不起自己;愧者,自覺對不起他人。慚愧自己對不起國家,慚愧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對不起這個社會,有了慚愧心,常常感到對不起別人,自己就會反省,就會精進,就會向上。所以佛經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人有了慚愧心,就好像身披一件美麗的衣服,可以莊嚴自身。
你想守護好自己的身口意嗎?有慚愧心就能守護自己。此外,慈悲心、發心、修持,都能守護自己,因此,以佛法來自我規範,「是名善守護」。
守護不是溺愛,如父母溺愛自己的兒女,並不是真正的守護,而是要好好的施予教育。我們做人,也不可以老是原諒自己,要「嚴以責己,寬以待人」,才是善於守護自己。善護身口意,才是一個真正有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