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英雄不怕出身低,在跨海轉戰大陸的台商中,固然有不少在台就是成功的企業家,但其中更令人傳頌的常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一個在台灣默默無聞的速食麵品牌康師傅占領大陸百分之四十五市場,使得統一、日清、等國際知名品牌黯然屈居二線。
案例背景
康師傅的締造者魏德和於一九五九年在彰化創立頂新油坊,一九八八年魏氏兄弟到大陸考察,決定在大陸開展事業,創業維艱在大陸經銷瓶裝油失敗,魏氏兄弟,又開始試推蛋卷和蓖麻油,結果又失敗,從台灣帶到大陸的一億五千萬元台幣創業資金全數蝕本,魏家兄弟準備打道回府。 一天在北京至深圳的火車上,魏家兄弟掏出一包速食麵充饑。這時好幾個乘客問他:「這速食麵哪兒買的?」然後用好奇的目光盯著速食麵。這一問,使他腦子裏靈光一閃:速食麵有市場,何不生產速食麵呢?
回台後,魏應行把在列車上的發現很快變成商機,四兄弟開始改行做速食麵。初做速食麵,四兄弟對此一無所知,他們只好邊做邊摸索,做一點試銷一點。當時在台灣,速食麵是統一的天下,而頂新生產出來的速食麵無人問津,怎麼辦?創業一敗再敗的魏氏兄弟,此刻不知下一步何去何從?
經過了精密的企畫,因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頂新先在大陸北方建立根據地,再通過京廣線向南方挺進,然後向東、西部輻射(由北方人愛吃速食麵來使東、西部人產生從眾心理也跟著吃),最後占領整個中國。
在企業形象設計上,頂新用一個通俗易記的商品名「康師傅」和大陸老百姓博感情,理由是:大陸北方老百姓喜歡把一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都叫師傅;在南方,一般稱年紀大的人叫師傅,是一種尊稱。師傅既通俗又專業還受人尊敬。每個師傅都有姓,姓什麼呢?最後他們用了健康的康字,因為「頂新」的速食麵不含防腐劑和人工色素,以此塑造「講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專家」形象。廣告詞也呼之欲出:「香噴噴,好吃看得見。」
康師傅上市後,緊隨其後的是大規模的廣告轟炸。廣告畫面一改過去用真人做廣告的老套,別出心裁地採用一個較易記憶的廚師模樣的動畫人物做廣告。康師傅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吸引了觀眾的視線,很快掀起一股搶購狂潮。這股狂潮又傳染批發商,一度出現批發商提著一袋袋現金來訂貨的場面。公司就利用這些資金,購進一批國外先進設備擴大生產,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要想占領巨大的全中國市場,運輸和通路必須打通。當時康師傅在大陸的工廠都設在北方,產品要往南推進,運輸是關鍵。為此,魏氏兄弟與鐵路局合作,提供五百個車廂,免費交給鐵路局掛靠。康師傅速食麵就擺在這五百個車廂裏,這樣就可順利地將康師傅分送到全國各地,然後,通知各地經銷商來提貨。
天津的第一個根據地成功後,兵貴神速,康師傅又在廣州成立第二家康師傅速食麵生產基地,形成一北一南的戰局。不久,為了方便整體配送,魏氏兄弟甚至考慮到每五百公里設一個速食麵生產基地,到一九九六年生產線發展到一百一十條,每年銷售額破百億人民幣。
在速食麵上賺大錢的康師傅,收購台灣食品業的龍頭老大—味全。以前康師傅在味全的眼中是瞧都瞧不上的小老弟。現在小老弟在大陸發了財,變成大哥大,味全卻日漸衰落。康師傅把味全買下後,處理它的房地產,投資飲料業,進行康師傅的品牌延伸。首先推出的是檸檬茶和菊花茶,後來居上奪得包裝茶飲業的霸主地位,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案例之三十五 沙堅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