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日本等國的強力譴責下,北韓的核爆事件,預期將受到國際制裁,生活在窮兵黷武陰影下的可憐北韓老百姓,處境會雪上加霜。
對台灣而言,我們能從當中學習到什麼?筆者認為,台灣島內的反貪腐運動發展至今,除了國人關切,也吸引外國傳媒的大肆報導,台灣的政治走向,也將撼動東亞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同樣讓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人憂心忡忡。
美國處理兩岸關係的外交底牌,是以不傷及美國的利益為前提,如果兩岸兵戎相見,勢必會把美國給拖下水,連帶亞洲的日本、韓國等,都無法倖免於難。民進黨政府考慮修改憲法,難免會碰觸到統獨問題,恐怕會激怒中國大陸鷹派主戰人士,改變目前危險的兩岸恐怖平衡,屆時若中國大陸鋌而走險,用核彈攻擊台灣,後果不堪設想。換言之,台灣的政局走向,同樣是顆不定時的核彈,政府在處理外交事務上,及陳總統的發言,都更應謹言慎行,否則對「拚經濟」的台灣,絕對有百害而無一利。
台灣的外交思維應該改變了,絕對不能以各國譴責北韓核爆行徑,預料會將台灣納入區域安全防護網體系而沾沾自喜。相反的,列強可能會加強對台灣的「管束」,避免另一個製造麻煩的伊拉克誕生。
日前,陳水扁提出修改國土可以討論,以及民進黨將在黨版修憲文字上下功夫,都引來美國國務院的「嚴重關切」,其壓力之大,無論民進黨中央、外交部,甚至是駐外使館都感受到了。面對此種預料中的僵局,民進黨倒是一貫以中共打壓做下台階之推辭。
國家外交若是仍以金錢作籌碼,沒有深耕友邦情誼,琵琶別抱的情況一定會再上演。主政者應該虛心檢討淪落至今的困境,是不是自己內鬥、內耗所造成的,而不是用錢買朋友,供陳水扁宣傳政府外交工作多麼良好、落實。沒有誠信的陳水扁說一套、做一套,連美國國務院官員都指名道姓的開罵,要期待友邦國尊重台灣,簡直癡人說夢。
台灣的外交,應該有更遠大的格局可以追尋,至少要先掂掂自己的斤兩,在國際場合發聲不要好高騖遠、不短線操作,務實地鞏固每一個邦交國。
黃昌彬(花蓮市/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