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個寂寞沒有掌聲的工作。尤其,佛教文化更顯僻靜。日前,參與一場「佛教期刊發展研討會」,許多雜誌主編與負責人共聚,一同關懷佛教文化的未來。
其中,《明倫》與《慈雲》二份雜誌發行超過三十年,在今日各類雜誌期刊爭鋒下,它們如何延續?令我好奇。
《明倫》月刊主編鐘清泉說,他們一路秉持著李炳南老居士「捧出心來與佛看」的真誠,「叨恩深懼損師恩」的心情,戰戰兢兢,自珍自重,編出每一期文章。視刊物為一座文字道場,即使一路顛波幾許,也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堅持下來。
《慈雲》是在家居士辦的一份雜誌,幾次因為財務困難,幾乎快支撐不下去,多年來經歷過幾次跌跌撞撞、搖搖擺擺、苦不堪言的歲月,仍能勉強存活撐到現在,靠的是度眾的願心與信念,還有許多護法居士的默默護持。
這一番話聽在心底,深有所感,《人間福報》是台灣第一份佛教創刊的綜合性日報,為了與時俱進,除了佛學,更要有生活、社會、國際資訊,經費、人員、設備等等,每一項莫不在艱辛中走過。
創刊之時,很多人冷言以待,今日邁向第十三個年頭,一路支持我們的理念,是創辦人星雲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用福報將佛法送進每一個家庭。我們堅持經營一座文字道場,給予大眾另類的財富人生。(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