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法門寺約須三個半小時,為了搶時間,午餐在車上用。
從天水到寶雞約二二○公里,中間必須穿過秦嶺,途中經過好多隧道,有的隧道長達十公里以上。覺培法師安排時段讓我到B車導讀「玄奘大師傳」,A車在兩天前用了四小時認真讀完,回響很大。在B車翻開書本不久,就因為通隧道的頻率太多,夥伴們找頁碼困難,再加上大家上午登爬麥積山石窟體力消耗太大,又剛吃過午餐眼皮子直往下垂,所以只好與玄奘大師相約下次再會。
進入了法門寺附近阡陌地帶,司機師傅還是頻頻按喇叭,因為路上交通混亂,還是噪音已是這城市的一部分,不了解!
黃土阡陌中 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極其宏偉,新建築群占地廣大,新舊兩區必須電動接駁車代步,才能一一到訪。我們一行腳程很快,因為已接近關門時間,經過一排仿古商店區,建築有古意,但是播放佛教經咒聲音特別響,經咒失去了祥和的意境,我繞了個彎繼續前行。
回到陜西省,我們的導遊又換回了西安朋友小彭,小彭告訴我們景區內參觀的亮點,可以用數字這樣來概括一舍利、二寶塔、三區畫、四大門、五時空、六越度、七廣場、八吉祥、九平方公里、十萬眾生、千年古剎、萬世法門。
景區工程斥巨資打造,占地約一千三百畝,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藝術佛像、園林雕塑小品等幾部分組成。山門廣場位於法門寺文化景區的入口,面積約十五萬平方公尺,此區域涵蓋酒店、素食餐飲、旅遊精品購物、遊客中心、大型超市等配套實施一應俱全。
導覽員說合十舍利塔等雄渾建設,在黃土阡陌中,更顯博大簡潔,但我們的夥伴認為,可惜了與舊法門寺不融為一體系。
因發思古之幽情而來,難免懷舊。
雖無緣瞻仰佛指舍利,慶幸的是許多朋友已在二○○二年三月分,佛指舍利恭迎到台灣時,已經頂禮膜拜過舍利了,今天到寶剎來,不能說是無緣,應該是來續緣的。
感謝八十幾位夥伴,一同結伴來續佛緣。
地宮不神祕 為續佛慧命
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元魏二年(四九四年)皇室首次開塔瞻禮舍利。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六二五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至明朝萬曆年間,則將塔重建為十三層高。唐代二百多年間,備受七位皇帝尊重供養,每次迎送聲勢浩大。咸通十五年(八七四)正月四日,唐僖宗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隨著皇帝的下詔,從此埋藏於地宮之中。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四日,連綿的陰雨,法門寺真身寶塔轟然塌陷了,剩下半邊危塔擎掛在空中。一九八七年二月底,重修寶塔,在清理唐代、明代塔基時,民工發現一塊漢白玉石板,板下有空隙。當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辰之日,考古人員與民工發現了法門寺地宮入口,悄然隱跡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之後,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
地宮並非神秘,也不是只給人觀賞的,是為了續佛慧命而興造的。
我們半蹲著俯看神秘地宮的入口、古塔的塔基處,通道地上幾枚古幣顯示這是歷史的隧道,真希望這也是一座時光機的艙口,可以帶我們回歸大唐盛世,與大師們交會。
珍寶館內展示當初出土時安奉佛指舍利的寶函,寶函原本有八重,但最外層的檀香木銀棱寶函,出土時已殘朽,這七重寶函分別為金銀玉石等質地,具有很高的觀賞藝術價值。
地宮茶具與唐代茶文化的展示也很引人入勝;導覽員引導我們細細端詳所謂的「祕色瓷」,細膩精緻的淡綠色珍貴瓷器。
祕色瓷製作方法已失傳千年,在法門寺地宮中,屬於首次出土。趕緊請如彬法師用他的相機攝像;照片是一重要象徵,觀照每一器物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