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漱菡 /意難忘(長篇小說)
暢流半月刊社(1952)
皇冠出版社(1970)
圖/應鳳凰
長篇小說《意難忘》不僅是張漱菡第一本書,也是台灣一九五○年代最早一部知名暢銷書。一九五五年被票選為「青年最喜閱讀文藝作品」小說類榜首之後,名氣更加響亮。同時入選榜首的,散文類艾雯《青春篇》,詩歌類:覃子豪《海洋詩抄》。當年救國團大張旗鼓,號稱全台十萬青年參與投票,每類各選出十本,小說類十部名單,包括張愛玲《秧歌》、孟瑤《心園》、徐訏《盲戀》等,名次尚落在《意難忘》之後。好在文學藝術爭的是千秋,而不在短暫名氣或一時暢銷。尤其學院裡,課堂上每形容「某某書暢銷」時,很少是稱讚的意思。
話說回來,戰後初期政治怪手常介入文壇,文學社會並沒有通俗文學、純文學的嚴格區分。根據作者再版「自序」,此書誕生還十分偶然。原來她初來海島更是水土不服,長期臥病在床。有位家族長輩來訪,見她久病寂寞,便轉述她一個真實愛情故事。情節悲歡離合不斷在她腦海縈繞,也振奮起她的寫作情緒。於是廢寢忘食,病床邊她添加了「自己底想像,創造了幾個神聖化的人物」,雖沒有寫長篇的經驗,竟在一個月後,把這部十多萬字小說一口氣脫稿謄清。
《意難忘》小說場景有她經歷的大學校園,也延伸到汪偽政權的大社會,主軸不脫男女婚姻愛情。知識青年因戰爭而有不同人生觀,面對事業前途、愛情婚姻,更有曲折的現實考量。作者要表達愛情的堅貞信念:在那不確定年代,主人翁在音訊全無之下,毫無條件,深情執著地等了女主角十年之久,怎不令讀者感動,陪著小說人物久久情意難忘。
而作者當時默默無聞,少有出版社肯出新人作品,有些編輯甚至稿子都沒翻就拒絕。幸好她在《旅行雜誌》發表散文無意間認識了《暢流》半月刊主編吳愷玄,他接受《意難忘》在《暢流》上連載。這是一份由台灣鐵路黨部辦的刊物,讀者群分布全台。果然回響熱烈,書出之後一版再版,成為暢流社最暢銷出版品。
倒是早期暢銷書,初版至今已相隔六十年,版本多少難以確定。最近還在網拍上看到一種從未見過的封面,心想,恐怕未來還不斷會有新發現罷。這一念「意難忘」,一時之間對自己如此執著於書「外表」而非「內裡」的習氣,很不以為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