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到寺院充電

永光 |2012.10.07
1302觀看次
字級

一位佛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回家接管家族事業,成為工作上的女強人。有人問他,兩年前為何選擇進入叢林學院讀書,不覺浪費時間嗎?

他笑著說:「企業界充電是找EMBA,生命的旅程要充電就要找叢林學院。」一席話,讓家族震驚。孩子學了佛,智慧善美,為公司加分無限。

韓國最近流行參加寺院生活體驗營,過去許多人到了周末,便出去狂歡慶祝,現在卻選擇到寺院道場,為自己充電。的確如此星雲大師曾說:「寺廟就是學校。」像佛陀紀念館,沒有香爐燒香,但是進到佛館,就能感到清淨,這就是教育的潛移默化。台灣的各企業界、警察安全人員,也逐漸懂得到寺院,以禪修安定心緒,提昇心靈的層次。

本課課文出自《雜寶藏經》。殘暴的鬼子母喜歡以他人的孩子為食,佛陀便將他最疼愛的孩子藏起來為因緣,度化勸勉鬼子母,受持清淨的五戒:從不殺生而護生,不偷盜而喜捨,不邪淫而尊重,不妄語而誠實,不吸毒而正行。佛陀並要弟子門每日施食鬼子母及眾生,「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所說即是,目的乃盼一切眾生去除暴戾,身心安穩得度。

《禮運大同篇》中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儒家的精神以仁愛兼善天下,而佛教則進一步以因緣果報的緣起法則,引導人們正確的認識自己,進而增長智慧,慈悲萬物,普利群生。因此梁啟超先生在《飲冰室全集》說,他之所以信仰佛教,是因為「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兼善而非獨善;應世而非出世;無量而非有限;平等而非差別;自力而非他力。」

佛學院以「勇者之路‧在叢林遇見自己」巡迴特展中,陸續於高雄、台北、嘉義等地,揭顯學佛的青年放下外在名利,從簡樸的生活中,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從看似一無所有的世界,喜獲心靈的豐厚與智慧的安然。果能「以智慧淨水,洗清妄想分別;以般若火炬,照亮內心世界」,則生命能量將會無限擴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