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邱萬興
我的三哥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一九四九年生於桃園觀音鄉。我們的父親是一位打鐵匠,母親生下三哥時,給他取了一個很秀氣的名字——「秀春」。
父母親一直希望能為家裡添個女孩,卻又接連生了三個壯丁,母親只好向舅舅領養大姐回來,幫忙照顧我們這些小男丁。還好,父親五十一歲,生到我這個老么後就此打住。
三哥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待人客氣,不抱怨、不計較。他擁有一手好廚藝,赤手空拳與三嫂在台中一起打天下,夫妻致力維持一個美滿家庭。
對於生命課題,三哥認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他沒有抱怨上天讓他得到膽囊癌;他清楚每個人的終點都一樣,他要我們別為他六十四歲的短促人生感到遺憾、難過。他堅信,心靈自由才是安詳寧靜的歸處。
還記得當時我與大姐在病房握著三哥的手,感受三哥的生命慢慢流失。三哥體會到「生命走到哪都是圓滿,在平靜中就能求得快樂」,他看到敬愛的大姐站在他身邊,他說,我們這些兄弟與大姐都來看他,他心願已圓,沒有遺憾!
三哥的堅強,讓我感受到親情的力量。對於癌末的病人,醫療是需要的,但是家人的溫暖與關愛,對病人的幫助更大。疼我的三哥總是忍受病痛,在生命的最後,仍然微笑以對。他還會逗趣要三嫂笑一個給他看,他們是鶼鰈情深的夫妻,讓我們看了更不捨。他希望我們與二個孩子在他面前不要哭,要我們好好送他走。
三哥因為癌症,不能捐贈大體。一年前就聽從醫師建議,決定捐出眼角膜,遺愛人間,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三哥最大的希望,是讓從沒見過光明的人,有機會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看看身邊所愛的人。
上個月二十三日,與癌症抗擊到最後一刻的三哥離開了。在人生的最後一站,三哥仍選擇把自己奉獻給社會。
三哥,我們全家人都以你為榮。您又教了我們一堂「生死學」,我寫下這篇文章,藉此為三哥的大愛留下紀念。
惜福、惜緣、感恩,讓生命活出更大的意義,三哥為他的生命畫下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