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人映月
人間天上兩嬋娟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士中秋賞月,獨運匠心撰吟不少膾炙人口的巧聯妙對:
一年中秋節,粵東才子宋湘約幾個秀才賞月,即景吟上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幾個秀才對不出與之相媲美的下聯,一直到除夕,宋湘自己想到明天就是新年,觸景生情對出了下聯:
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此聯結構嚴謹,疊詞天然,妙不可言。
傳說一年中秋夜,蘇小妹隨兄東坡及佛印禪師泛舟賞月。小妹出上聯:
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禪師望望圓月後對道:
一個美人映月,人間天上兩嬋娟。
這下聯對得極巧妙,順將蘇小妹倒映水中的身影描寫了出來。
明末戲曲理論家李漁有一次遊覽揚州桃花庵,方丈與李漁同登繹經台賞月。兩人興致勃勃,邊賞月邊作對。
方丈道:有月即登台,無論春夏秋冬。
李漁對: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東西。
方丈又道:天盡山頭,到了山頭天又遠。
李漁又對: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還深。
兩人妙將月色變化入聯,功力極深,使人感受到如詩一樣的優美雋永。
清代,有李北水和張南月於中秋登樓賞月。李北水眼望北斗,把「北水」之名巧嵌上聯: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
張南月也不甘示弱,他見樓頂孤雁飛過,觸景生情,遂對出下聯,聯中嵌入「南月」之名,有異曲同工之妙:南樓一雁,月中帶影一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