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應該更開放,再開放——訪星雲大師】 人間星雲

理由(《僑星》雜誌記者)、 張歡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2012.09.24
1315觀看次
字級

他是「沒有學過建築」的建築師

佛光山開山迄今,已建成一片依山勢起伏、連綿巍峨的莊嚴建築群。奇怪的是,從沒聘請過設計師,一棟棟殿宇和房舍,都是大師一張白紙、一支尺,與助手在地上勾勒而成。僅以記者參訪過的雲居樓而言,主體共八層,一樓大廳是同時可供四千人用餐的大齋堂,近萬平方公尺,內部居然沒有一個柱子,整個大廳一覽無遺,連專業建築師也嘖嘖稱道。

他是佛教作家

他的《釋迦牟尼傳》、《玉琳國師》印行高達數十版,讀者從祖父輩到兒孫輩,堪稱台灣出版史上的暢銷書。

他是教育家

一介布衣身分,已在美、台澳辦成四所大學。一九九一年創於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大學,已成為美國西區大學聯盟(WASC)正式會員。號召百萬人興學(每人每月捐資一百元)建成的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是台灣首家免學雜費的大學,「是佛教力量辦的,但不是佛教大學,而是全民大學」。還有澳洲南天大學。

他是出版家

《佛光大藏經》的編修,最能說明大師的慧心。歷朝歷代編修藏經,均由朝廷帶頭組織,如此浩繁、耗資巨大的文化工程,由大師領銜成立的「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已為之奮鬥了三十年。僅以費時十七年、分為四大類、共五十一冊一千三百餘萬字的《禪藏》的出版為例,韓國高麗大學宋寅聖教授就說:「過去研究禪學的重鎮,是日本花園大學禪學中心,但並沒出版完整的《禪藏》。佛光山已成為世界禪學重鎮。」

他是心懷蒼生的社會觀察家

二十一世紀以來,台灣社會族群紛爭,人心動蕩,大師不時投書台灣主要報紙,消泯爭議和仇恨,如二○○三年的〈沒有台灣人——在台灣居住的,都是台灣人〉、二○○四年的〈大和解,救台灣〉、二○○五年的〈去中國化之我見〉,最轟動的是二○○六年的〈上台下台——論施明德「倒扁」〉,他以公民身分表達「無關挺扁倒扁,只為全民幸福安樂,籲請陳『總統』下台」。

他是慈善家

佛光山的福利社會項目洋洋灑灑,醫療服務、養老育幼、輔導教化、社會關懷、臨終安慰等,大小項目十餘個。可以說人的生老病死,從呱呱墜地到辭世往生,只要有需求,都在佛光山協助之列。

他是海峽兩岸「宗教交流」的重要推手

近年來兩岸宗教界的重要活動如佛指舍利入台、世界佛教論壇召開等,星雲大師都是幕後助力者。

他是佛教改革家

佛教自明清以來衰敗數百年,大部分出家人以自了為滿足,遁入山林,逐漸與人間脫節,成為吃齋拜佛的老人佛教。民國時期戰亂頻仍,人心混亂,佛教一蹶不振,連政府頒發的救國救民信條之一都是「毀廟興學」。

在台灣,由於日據時期受日本佛教的影響,許多出家人娶妻吃葷,寺內著袈裟出外則西裝,僧俗混淆,信眾更是對佛教缺乏正信的認識。就在這一片茫荒之中,星雲大師憑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靠我」的大願心,篳路藍縷,振衰起弊,以「人間佛教」為宗風,六十年革新,使佛教在台灣復興。

他還是使佛教國際化、從高雄一隅播散全球的國際宗教大師

三十年來,他應信徒邀請到海外建寺: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被譽為「西半球第一大寺」、「西方的紫禁城」;澳洲南天寺被譽為「南半球的天堂」;南非的南華寺為「非洲第一大寺」;巴西如來寺為「南美洲第一大寺」。度化的人種有黃、黑、白、棕。

在以上諸多稱謂中,貫穿始末的是兩個關鍵詞:佛光山和人間佛教。

他便是星雲大師。

轉載自《僑星》雜誌:二○一二年七月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