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少雯
名人故居,大多是某位知名歷史人物及其家族所居住,一個家族中能夠幾代都成為名人的,在歷史上並不多見;而某一幢故居,能有不相干的不同名人居住過的,更是少見。但是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三坊七巷中,卻有一棟朱門灰瓦的明清時代古樸建築,曾經居住過林覺民、林徽因和冰心,這真是了不得的一棟房子,這棟房子的門牌號碼,就是「楊橋巷十七號」。
明清建築文人居
流傳千古的門牌號碼——楊橋巷十七號,這棟知名的故居,座落在福州市三坊七巷中。福州是建城二千二百多年的古老城市,歷代名人輩出,許多文人雅士和社會名流,都集中居住在三坊七巷中,因此,這個古老的街區,早已是福州這座著名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地段。
三坊七巷,顧名思義即知是十條坊和巷的總稱。位於福州市中心,占地約四十公頃,長久以來即被簡稱為三坊七巷。這十條坊巷所組成的街區,如今已成為福州市重要的文化觀光景區。由於大多是明清時代的建築,而且保存完好,因此,又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分別是衣錦巷、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官巷和吉庇巷。這些巷弄中,住著歷代許多達官貴人,如林則徐、沈葆楨、嚴復、左宗棠、鄭孝胥、陳寶琛、鄧拓、甘國寶、冰心、林覺民、林徽因等人。時代巨輪滾過,三坊七巷也在歲月中流失了一坊兩巷,後來又增建一坊,所以目前共有三坊五巷。
原位於深巷中的的楊橋巷,如今已改成楊橋路。這條楊橋路,是條車水馬龍的大馬路。從南向北走完規畫完整,整修精緻的三坊七巷,來到北邊出口牌坊外的楊橋路,小小拐個灣,就能見到門口左右各一的「林覺民故居」和「冰心故居」兩個長形掛牌。這就是著名的「楊橋巷十七號」。
林長民、林覺民、林徽因
和冰心故居
楊橋巷十七號,這棟素樸的宅第,跟三坊七巷其他名人官邸一般的地靈人傑,先後居住著林長民、林覺民、林徽音和冰心。
林長民是林覺民的堂兄,為名噪一時的文人逸士。年少時曾赴日留學,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一九二一年,林長民曾作為中國首席代表出席世界國聯總會。他的女兒林徽因,是文壇才女,其創作的詩歌、散文、小說和劇本都膾炙人口。林徽因才華洋溢且風華絕代,跨足文學與建築界,且都成就非凡。她在詩和建築藝術上所散發的光華,至今深植人心。
林覺民,號「抖飛」,他的命運正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像大鵬鳥那樣抖動雙翅一飛沖天;他為自由、為民主而參加革命,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犧牲,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中華民國的創立,是點燃革命聖火的先烈。
林徽因是林覺民的堂哥林長民的女兒,林氏家族同居此宅,是理所當然。但是冰心和林家並無淵源,為何也居住在此?這是有故事的。
林覺民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黃花崗之役驚天地泣鬼神,國民黨的精英在此役中損傷慘重。林覺民以二十四歲年紀從容就義,壯烈犧牲。革命失敗後,清廷開始追捕革命黨人,林覺民岳父暗地裡通知親家趕緊逃亡。林覺民的父親為保全家人,忍痛出售宅邸,逃至鄉下避禍。
購買林宅的買主,姓謝,名鑾恩。謝鑾恩是住在三坊七巷南後街的望族。辛亥革命後不久,謝鑾恩的兒子即當時煙台海軍學堂監督謝葆璋罷官回鄉,帶著家人住進楊橋巷十七號的房子。謝葆璋的女兒謝婉瑩,就是後來著名的女作家冰心。
林家搬走了,謝家住了進來。而黃花崗之役則是林謝兩家先後居住此屋的牽線人。
故居風華依舊在
楊橋巷十七號,如今受到良好的保護,且成立展覽館,展出林覺民、林徽音和冰心的相關文物圖片。中學時讀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其中有一段寫道:「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此書信中所描寫的「雙棲樓」,至今猶在,且仍保存原狀;而樓下那棵梅花,亦欣欣向榮,見證林覺民與陳意映鶼鰈情深。
故居內幾叢修竹前,有林覺民和陳意映的銅製雕像。林覺民面帶微笑坐在圓桌石凳上看書,意映深情地為他披上一件外衣。從細微的動作和人物表情中,就可看出覺民和意映夫妻恩愛情深。
在故居宅邸中走一回,一邊參觀展覽,一邊回憶著冰心在《我的故鄉》裡所描述的這座房子:「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點,除中軸建築外,左右兩旁還有許多自成院落的房屋,每個院落都有水井;北院之西還橫亙著一列坐西朝東的雙層樓房,樓房之西為花園。」
這棟曾經有過三進院落的大宅邸,已不復從前規模。宅第的第一進院落、北邊小院與花園,已經不敵時代的變遷,被分割並改建成樓房和闢建成馬路,幸好第二進及第三進院落,仍然維持舊時模樣,供人緬懷。
遙想當年,陳意映輕聲呼喚著夫婿林覺民;林長民耐心地督促著文采斐然的女兒林徽因讀書寫字;謝葆璋罷官歸來,與愛女謝冰心在花園內遊戲賞花鳥;這些名人在故居內生活的點滴景象,似乎仍歷歷在目,呼之欲出。
人世間,有了這些名人,有了可供人參觀的名人故居,讓後世人們緬懷和學習,名人留名千古,不再寂寞。名人故居依舊在,且風華不減,是現代人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