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菡是忠順王府戲班子裡的當家小旦,名喚琪官。與寶玉初見時,曾解下大紅汗
巾作為見面禮,卻因此引發了兩件事,一是牽成了蔣玉菡與襲人(寶玉大丫鬟)的姻緣,一是害寶玉被毒打一頓。
前者是這樣的:寶玉因久仰琪官,卻從未謀面,一次在筵席上,得知蔣玉菡即琪官,一見如故。為了示好,寶玉先摘下一個玉玦扇墜相贈,蔣玉菡亦回贈一條大紅汗巾,並說;「這汗巾子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夏天繫著,肌膚生香,不生汗漬。昨日北靜王給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別人,我斷不肯相贈。」接著央請寶玉解下身上的松花汗巾讓與他繫上。
此段情節中,外籍學生首先不明白的是:什麼是汗巾?是手帕嗎?為何初見面要以此作為見面禮?其實汗巾,就是褲腰帶,有兩層作用,一是貼身吸汗,一是繫緊內褲。當蔣玉菡說出他的汗巾是北靜王相贈時,即知當時社交有互贈汗巾之禮儀,這與男女間以手絹作為定情物有異曲同功之妙。當然汗巾比起手絹要貼身的多,難免引起外籍學生訕笑,都說無法想像初見面的人要以此沾有體味的東西互贈。
外籍學生第二點不明白的是:寶玉既給了扇墜,為何還要應蔣玉菡的請求,解下身上的松花汗巾給他,這不等於前後給了兩樣見面禮?這個問題問得好,前面的扇墜是正式的見面禮,後面的松花汗巾是不情之請。如果寶玉不解下自己的松花汗巾,那麼沒有了褲腰帶的蔣玉菡不是要提著褲子到處走了?因此蔣玉菡的請求雖是不情之請,卻也合乎常理。此外,還有一個關鍵,就是雪芹在此埋下了伏筆。
也就是當寶玉繫上蔣玉菡的大紅汗巾回到怡紅院時,襲人一看寶玉的松花汗巾不見了,忙問他怎麼回事,寶玉才想起不該隨便將襲人送的汗巾讓與別人,當場向襲人道歉,並說再買一條賠她。夜裡,為了賠罪,寶玉還將大紅汗巾繫在襲人身上。(第二十八回)
到了第一百二十回,襲人與蔣玉菡成親時,才發現彼此的汗巾原為對方所有,應驗了雪芹的伏筆。
至於寶玉被毒打一事發生在第三十三回。那時由於琪官不告而別,忠順王府打聽到寶玉曾與琪官過從甚密,派人至賈府詢問,寶玉當場否認,但身上所繫大紅汗巾露出馬腳(雖繫於其內,但顏色太明顯),無法抵賴,只好據實相告。賈政得知寶玉竟與戲子琪官往來,大怒之下,當場以大棍伺候,把寶玉打得皮開肉綻,好幾個月無法見客。這就是蔣玉菡那條汗巾惹的禍。
看改琦的圖,外籍學生都笑說:「怎麼沒見到蔣玉菡身上的大紅汗巾?」我說:「那種貼身褲腰帶,改琦怎麼能讓它外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