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析發菩提心的十種濁心前九項,今繼續說明如下:
10.無漏心:二乘心是已沒有煩惱,徹底去惡的無漏心。凡夫認為大致上克服煩惱之後的狀態是善的,所以沉溺其中,因此又再度沉溺於執著的惡當中。
一般所謂的賢聖,即是徹底去除這種狀態,由淨戒而得淨禪(根本四禪),由淨禪而得淨慧,努力去惡而生起無漏心,此即停留在二乘心,這並不是菩提心的真義。
這些為何不能稱為菩提心?菩提道的非心為何如此多呢? 若詳細列舉,當然不止十種,此處只顯示十種。它並非單獨生起,若有一個生起,其他九種心也全部包含在內。把它當作十種列出,是因為選擇心中最強烈的心念加以整理出來而已。
三、非心(濁心)的類別
眾生既有菩提心,也有邪心,或兩種心混合生起,如同象、魚、風會把池水弄濁。象從外把水弄濁,魚從內把水弄濁,風則從內外,同時把池水弄濁。以此來比喻心的話,象即指邪心受外境的觸發而生起;魚則指內觀極微弱,因此需要空、假二觀自內生起;風即指從內外兩方面混合生起。
再看剛才的十心,前九種很清楚的是迷惑的心,如蠶作繭自縛;最後一種是被涅槃所繫的心,如鹿一般獨自跳出,不考慮廣大眾生的利益,只發願自己一人開悟,因此不能說是具足佛法。前九種是無法出離迷惑的心,最後一種雖能出離,卻無大悲心。用「有為、無為、有漏、無漏、善、惡、染、淨、縛、脫、真、俗」等種種法門來檢視,結果亦同:
1.前九種心指現實世界是苦的,最後的心雖超越苦,但卻不能超越小乘的心。
2.有為、有漏是苦的原因,亦即煩惱││前九種為煩惱心,最後一種與煩惱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