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華航」一架波音747客機在台灣海峽空域突然解體,據美國聯邦航空局調查推定是「金屬疲勞」引起。
一般把金屬長期處在嚴酷的工作條件下引起的破壞稱為「金屬疲勞」。最常見的金屬疲勞是由「循環應力」引起的。例如要想折斷手中一塊薄鋼片,又找不到合適的工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這片鋼片大幅度反復折疊;同樣道理,在金屬製作的旋轉軸和震動板等機械零件上,也存在一種對稱的循環應力,在某些嚴酷的工作條件下,這種循環應力在短時間內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材料的破壞極限,從而引起金屬疲勞破壞。
一九九五年,日本一台運轉中的高速核反應堆,由於二次冷卻系統熱電偶裝置的不銹鋼板在高溫下發生金屬疲勞,導致作為核反應堆冷卻劑的鈉泄漏,並引發火災。
要避免材料產生「金屬疲勞破壞」,首先,材料工程師應該對產品在工作中的應力狀況有十分透徹的了解,避免任何會導致應力集中的設計方案。其次,提高產品的表面光潔度,能有效防止材料因應力集中而出現細裂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