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不知什麼是憂愁,就喜歡颱風來了。颱風來了除了不用上學,最刺激的就是颱風夜。
入夜後的收音機混和著外頭風雨,吹得窗棱嘎吱嘎吱響,透過門縫兒穿過的風,把停電夜晚的蠟燭影子吹得搖搖晃晃,屋頂偶爾傳來一陣咚咚聲,整個就
快掀了去,就差虎姑婆沒上門咬小指頭的恐怖了。
門口一陣吆喝聲,爸爸立刻穿上雨衣、套上黑色大雨鞋、拿著手電筒,和一群鄰居的叔叔、伯伯上屋頂壓磚塊。一見著爸爸穿雨衣,這便是自己最興奮的時刻,衝著下床也找雨衣,恨不得馬上飛出沉悶的牢籠,就為了一睹颱風威力透透氣兒,爸爸總是說:「妳瞎忙啥?女孩子家待在家裡。」
的確,颱風天說不上詩情畫意,但在當時還是小孩的我,可是比雙十國慶還歡聲雷動,不過,這樣的緊張局面很快被瞌睡蟲打敗了,醒來後又是一片好風景。
滿目瘡痍何來好風景?小孩子哪裡會懂大人憂愁,穿著雨鞋在倒下的大樹穿梭,跳躍在破碎的花盆間,拾起破磚瓦跳房子,數落著家門前有小河,追逐散落離家的雞鴨……,這快樂的光景全在放颱風假中進行,大哥哥帶著小蘿蔔頭們沿村唱著:「長白山上的好兒郎,吃苦耐勞,不怕冰霜,伐木採參,墾大荒……重建家邦,掃除妖孽,重建家邦。」
接下來的不好光景如魑魅出現,這餐餐不是豆芽就是豆腐,了不起端上一碟炒花生米,這一家子,你一粒、我一粒……,閃眼間全出清了,媽媽還會念:「小孩子吃啥花生米,這是給你爸下酒的。」
其實我還真不喜歡豆腐,尤其是清晨的叫賣聲,媽媽會給上一個白磁色鑲藍邊的打不破鐵盤,雙手端端正正呈給老闆,只見那老闆拿著工具往那木匣子一畫,吶!白花花的豆腐就給放到盤子上了,這端著端著可得小心了,不可東張西望,也不要逗弄小狗,更不要對著隔鄰大媽、大嬸點頭,小心晃盪,那豆腐掉落地上可就變成豆花啦,回到家又是一頓罵。
現在的我,不再討厭豆腐,隨著時光、科技演化,現今食豆腐是時尚與養生,更是揚名國際,當今的豆腐製作超脫了過去制式刻板,百家爭鳴下各有千秋,造福食用者有更多的選擇,甚至是「入口即化」的禪意。
當台灣島國的颱風過後,我也重複母親當年的煮婦之愁,果真豆腐來了,給它一點小小變化,就變成了一道豆腐精華,這道「素豆酥嫩豆腐」的感覺,若父親還在世,他一定會說:「這是新版鹹豆腐花,妙極了!」
材料:
嫩豆腐一盒、豆酥、碧玉筍、芹菜、香菜、薑、辣椒。
調味料:
A辣豆瓣醬一大匙、糖1/2小匙、素高湯適量。
作法:
1.嫩豆腐切片、排入盤中,以大火蒸五分鐘備用。
2.碧玉筍、芹菜、香菜、嫩薑,全洗淨切末備用。
3.鍋中熱油放入豆酥、薑末、芹菜末炒香,加入A調味料,煮滾收湯汁即可。
4.將炒好的料淋在蒸好的嫩豆腐上,再灑上碧玉筍末、香菜及辣椒丁,即完成。
段玉瑩(雞蛋孃)的
憶享天空:
http://blog.udn.com/
sandytuan0901/671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