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吳思萍
南投縣竹山鎮蔡武將夫妻倆繼承父親近百年的製麵手藝,用當地番薯製麵,每到晾麵時刻,一條條黃色、紫色麵條在自家前院閃耀動人,甜甜的番薯麵香,傳遍田野。
一走進蔡家的庭院,披掛著黃澄澄和粉紫色的麵條,隨風搖曳,形成田野中一幅特殊的風景,這些麵條完全不加色素、香料、防腐劑,堅持純手工,無法量產,自然的香味常吸引左鄰右舍探頭觀看。
蔡武將說,自己的父親當時在竹山,就是家喻戶曉的製麵師傅,也是因為這個製麵的好手藝,才受岳父賞識,順利娶得美嬌娘。現在手工製麵,愈來愈少,全竹山鎮會做的不超過三戶。
蔡武將傳承父親的製麵功夫,但一直都是做傳統的古早味麵條,直到四年前,因為他妻子羅維麗的身體不好,他開始思考,怎麼把營養、養生的食材放進麵條裡?他想到了竹山盛產的番薯,既能排毒又有高纖維,就嘗試攪和進麵粉裡。
但因番薯是熟的、麵粉是生的,兩樣結合有難度,番薯泥是高纖維,剛開始比例拿捏不好,麵條容易斷,他試了很久才研發成功。番薯裡有很多維生素、膳食纖維,妻子吃了之後,身體保養愈來愈好,這些番薯麵也成了蔡武將獨一無二的「愛妻麵」。
他們的手工番薯麵,銷往北部的養生坊,限定產量常常供不應求,羅武將笑著說「會一直做下去!」要讓所有人都吃得到他用愛心加持、日光調味的番薯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