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提出倒閣案,要求撤換財經內閣的政情動盪之際,馬英九總統卻對兩岸、外交、國安系統大換血,大幅度調整人事,震動國內。
馬英九的第二任在美牛爭議與油電雙漲中展開,因無法有效振興經濟景氣,甚至造成物價飛漲,以致面對反對黨的嚴厲挑戰,連自家立委都不相挺。
但就在民進黨提出倒閣案的第二天,國安、兩岸、外交三大系統馬上傳出人事大地震,這三大系統完全屬總統職掌,馬英九之不按常理出牌,又見一斑。
這波人事調整被外界視為「國王人馬」全面登場,新任駐美代表金溥聰、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是馬英九的嫡系;台聯出身的WTO大使賴幸媛又長期受到重用,由他們擔任三大要職,可見馬英九完全撐控兩岸與國際關係、貫徹意志的決心。
這三人中,又以金溥聰的任命最受矚目。馬、金關係之密切,已無庸贅言,金溥聰不但最了解馬英九的思維,甚至常常扮演下指導棋的角色。自美牛案過關後,目前台美關係最重要的進展─洽簽各種經貿架構的談判接著登場,駐美代表人選之重要,更甚以往。
與美國的經貿談判不但關係台美經貿來往,更是台灣與其它國家簽訂重要經貿協議的重大指標,直接關係我國能否在未來全球性競爭中,取得有利的位置。台美經貿談判進展是否順利、結果是否符合雙方利益,當然需要一個馬英九能完全信任的人出任,金溥聰的出線,不難理解。
外界或有異議,認為金溥聰從來沒有外交經驗,甚至沒有擔任過中央政府公職,以這樣的資歷出任要職,似乎有失用人邏輯。
不過,早在去年總統大選期間,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赴美訪問時,馬英九就派出金溥聰提早一步赴美,實際上就是以馬英九的「分身」的立場,與蔡英文在海外拚場。選後,金溥聰雖然宣稱不入閣,但他卻成為國民黨國際關係首席顧問。這些經歷都顯示,馬英九早就在規畫金溥聰成為他的重要對美窗口。
所謂「外交資歷」的說法,是官場老式的排班論輩觀念,早就不適用於快速變化的國際關係。駐美大使也不是外交部長,有無充分外交資歷,不是重點;能否充分配合總統布局,推動台美關係新局,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由這些觀點而言,金溥聰無疑是相對最佳人選。
四十三歲的王郁琦由賴幸媛手中按下陸委會主委一職,更是跌破眾人眼鏡,他不但沒有任何兩岸經驗,能否與對岸國台辦主任王毅「接軌」,令人質疑。不過,兩岸關係向來就是總統的看法與主張,王郁琦對新職的回應是「我會精準執行馬總統的兩岸政策」,這項任命也不難理解。
新內閣幾乎可以說是「馬內閣」,未來的政局不只是國民黨完全執政,更是馬英九個人完全執政。這是馬英九追求歷史定位的必要途徑,但這個途徑將通往何方,是否有助台灣開創他念茲在茲的黃金十年,不只國人密切觀察,兩岸、美國也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