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怎麼來 大腦看得見

羅智華 |2012.09.21
3066觀看次
字級
三階段的幽默大腦迴路 失諧:顳、額中回 解困:額上回、頂下葉 喜悅:內側前額葉皮質、杏仁核、海馬旁回 圖/陳學志提供

專題報導/記者羅智華

你幽默嗎?許多國外研究已經發現,一個具有良好幽默感的人,其人際關係與相處也會更加融洽,但幽默感從何而來,也成為科學家想要解開的大腦謎底,為一探幽默的奧妙之處,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陳學志,深入研究「幽默」究竟是如何經由大腦神經運作過程產生出來,研究成果不但一舉登上國際知名期刊《Neuroimage(神經腦造影)》,更為大腦科學研究走出新的發展之路。

為此,陳學志不但建立一個容納十萬則笑話的研究資料庫,更組成團隊,找來上百名受測者閱讀數十則笑話,利用最新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研究受測者大腦中的運作機制,藉此觀察他們在閱讀笑話時的大腦變化與傳導歷程。

結果,團隊透過受測者的大腦迴路觀測發現,人的大腦要從能感受幽默並理解、進而發出會心一笑,其過程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容易,而是要歷經「失諧」、「解困」、「回饋」等三個歷程,才能產生愉悅的感覺。

陳學志解釋,但我們看到或讀到笑話時,大腦就會開始解讀語意,而要產生幽默感的第一個歷程就是「失諧」,這主要是由右半腦的顳中回與額中回負責,這兩個區域是掌控我們對語意的偵測及訊息的儲存。緊接著,再由兩邊的額下回與左半腦的額上回、及左半腦的頂下葉來擔任「理解與統整笑話」的角色,也就是第二階段的「解困」歷程。當我們的大腦了解笑話意涵後,就會由腹內側前額回、以及掌管喜怒哀樂情緒的大腦皮質下的杏仁核、海馬旁回等部位進行第三階段的「回饋」歷程,並從中產生愉悅與好笑的感覺。

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實驗觀測,團隊從觀察閱讀者觀看笑話語句的腦部活動變化,來精準掌握失諧、解困及愉悅好笑等三階段所各自對應的腦神經部位,進而找出大腦各部位是如何「各司其職」與「分工合作」來令受測者可以理解笑話內容、進而開朗一笑。

陳學志表示,透過這些複雜的神經迴路也說明了幽默就如同是一個全腦體操般,可以有節奏的活化左右半腦,皮層上(cortex)以及皮質下(subcortex)的腦細胞。而從研究過程,也讓人知道原來「幽默」是從三階段的複雜神經迴路歷程而來,且缺一不可,只要少了一個階段的運作,可能就無法感受笑話的幽默詼諧之處。研究結果不只揭開幽默的神祕面紗,也有助於團隊了解為何有些人如亞斯柏格症患者,無法理解與運用幽默的原因所在。

陳學志說,團隊發現,如果一個人聽不懂或無法理解笑話或別人的幽默感時,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圖像上,就會出現腦神經迴路被「卡」住的現象,就如同一個人在慢跑途中遇到了障礙物,無法繼續往下跑的情況般,為找出改善之道,團隊未來也將進行更深入的差異分析研究,希望能從中找出自閉症患者的腦神經運作究竟出了哪些問題,以至於他們無法理解笑話的幽默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