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三十二歲吳小姐因不孕上網尋偏方,發現每天喝雞精或高蛋白的滴雞精能「養卵」,於是連喝三個月,肚皮還是沒動靜,就醫卻發現卵巢長一顆六公分水瘤,停喝雞精一個月再追蹤,水瘤已消失。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樹基表示,水瘤和喝雞精未必有關聯,網路流傳喝雞精、雪蛤膏可助孕,都沒有任何醫學根據。卵子與荷爾蒙有關,有些女性因荷爾蒙失調或卵巢萎縮,造成卵子長不大而無法受孕,吳小姐即是。
他說,造成不孕的原因很複雜,除須排除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頸黏液等因素外,也要考量是否因排卵不正常及荷爾蒙失調所引起。通常三十五歲以上婦女卵子品質會比較差,也不易受孕。
正確的「養卵」方法,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調整生活作息、進行適當運動與飲食控制,也有助受孕。不過他發現許多民眾在治療時同時又伴隨「補品」,反而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沐光營養師門診院長程涵宇表示,身體缺乏鐵質容易使紅血球供氧不足,受孕機率會下降,甚至無法排卵。缺鐵女性可藉由吃紅莧菜、山芹菜、茼蒿等補充鐵質。曾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易流失葉酸,可吃毛豆、芝麻、莧菜、荔枝補充。
程涵宇建議,鋅與男性精子的製造與品質息息相關,可適量補充富含鋅的食物,包括牡蠣、小麥胚芽、紅蟳、葵花子等。
程涵宇說,計畫懷孕時應減少菸、酒、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果可補充抗氧化的維生素C、維生素E等營養素,若能提早在準備懷孕前三個月至一年利用飲食補足,對於男女雙方提高生育力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