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清源】帥哥清官武大郎 賢妻良母潘金蓮

文/馮雁軍 |2012.09.20
2092觀看次
字級

國人心中,武大郎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這個傢伙「三寸丁,穀樹皮」,是個窩囊怕事,又矮又醜,挑擔賣餅的侏儒,難怪村花老婆潘金蓮會紅杏出牆。

但,事實上,真實的武大郎並不是那個樣子,相反的,他不僅是個身高一百八十公分的大帥哥,而且是清正廉明的七品縣太爺;潘金蓮也不是與西門慶勾搭的淫蕩女人,而是聞名鄉里的大家閨秀、賢妻良母。

據新編《清河縣志》和黃金莊《潘氏家譜》、《武氏家譜》載,古時候因為常鬧水災,人們逐高而居。黃金莊地勢較高,早在宋代就有潘族先祖居住,加上土壤肥沃,集市繁榮,是遠近聞名的「風水寶地」。與之相鄰的孔宋莊,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遷來田、徐、武姓等共同建村,武姓人多,便取名武家那村。潘武兩家是老親,世代和睦友好,兩村相互趕集,從不收稅。

武大郎名武植,清河縣城東三里外現仍建有武氏祠,內有墓碑載: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現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這段話的意思是:武大郎名武植,少時叫武大郎,晚年被尊為博士。夫人潘氏是名門之後,天生麗質。武植祖藉太原,係商朝武丁王後代,遷到清河孔宋莊定居。年幼喪父,與母相依為命,過著衣食難以為繼的窮苦日子。

武大郎小時候非常聰明,喜文愛武,特別喜歡詩書,中年舉為進士,官至七品。任上為政清廉,興利除害,深得百姓愛戴,大家集資贈萬民傘頌揚其德政。

武植在任期間,兒時好友因火災傾家蕩產,加之懷才不遇,期望到他衙里謀個一官半職。不料武植雖是盛情相待,卻閉口不提安排工作的事兒。

這位好友在武植窮困潦倒時曾鼎力接濟過他,此時看武植這個樣子也不好意思開口直言,一氣之下不辭而去。無中生有編了許多詆毀武植的故事,一路張貼,借此敗壞武植名聲。

然而,等他回到老家時,發現幾成灰燼的破屋煥然一新。原來是武植知道他的不幸後,慷慨將多年積蓄拿出,安排手下幫他重建新居。這位老友後悔不已,可覆水難收,武大郎醜態百出和潘金蓮風流淫蕩的故事還是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

更巧的是,為官清廉的武植在任上不小心得罪了施耐庵的先祖。施耐庵後因官場失意創作《水滸傳》,便將一盆盆髒水潑到武植身上,隨著《水滸傳》的聲名遠播,武大郎與潘金蓮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反面形象。

往事越百年。深明大義的施耐庵後代竭力為武、潘平反昭雪,施氏後裔河北威縣施勝辰赴武家那作畫,在〈武縣令畫像〉配詩道歉:「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潘金蓮畫像的配文曰:「余曾敬繪武潘正傳十六幅,端懸于武氏祠壁為其平反冤假錯案,一白天下。」

流傳甚廣的稗官野史,往往掩蓋了歷史的真相。武大郎、潘金蓮便是一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