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品詩】 楊風的〈登高〉

喬林 |2012.09.17
1682觀看次
字級

用一生的力氣

登高層樓

吁吁然

喘出

一聲嘆息



窮目千里

千里外

茫茫印著伊

回眸一笑的

足跡

——選自《台灣詩人群像——楊風》詩集,二○○七年五月,春暉出版社

※詩人

楊風(一九四三~)是佛學名家楊惠南先生的筆名,自一九七一年起即任教於台灣大學哲學系,並曾兼任文化、東海、東吳等大學教授,講授台灣佛教、三論宗哲學、天台宗哲學、中國禪宗史、印度哲學史、禪宗哲學、禪思與禪詩等課程。著作有《佛教思想新論》、《當代佛教思想展望》、《佛學的革命——六祖壇經》、《當代學人談佛教》、《禪史與禪思》、《禪思與禪詩》、《印度哲學史》、《龍樹與中觀哲學》、《惠能》、《吉藏》、《雨夜禪歌:我讀六祖壇經》、《水月小札》、《天女散花》、《生活禪——心的經典》等佛學著作及同志學研究:《愛與信仰:台灣同志佛教徒之平權運動與深層生態學》。

初中時即開始習作現代詩,教職退休後重返文藝之境,設立「左手的繆思」、「詩國曲林」、「紫苑、薄雪、薊草香」及「文化CaDen'Za」等四個網站,張貼不同題材的詩文創作與論述,短短數年間產量甚為驚人。已出版詩集有《白櫻樹下》、《山上的孩子》《台灣詩人群像——楊風》、《花之隨想》、《詩語‧佛心》,深層生態學短文集《故鄉‧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小說集《那年秋天》等。

楊風在其《台灣詩人群像——楊風》詩集前寫的〈楊風詩觀——苦難與簡樸〉一文裡自述,簡短、簡樸和隱約是他的重要詩觀,讀其詩可以進一步看出,其因一生教研禪宗,禪宗的「空」、「頓悟」、「本性」、「心」、「境」等對其詩觀的滲透融合,以致禪理、禪趣、禪機等處處浸透到其筆下,形成其詩作獨有的禪意與化境。此從上揭〈登高〉詩可見出其真章。

※品詩

第一節,「用一生的力氣/登高層樓/吁吁然/喘出/一聲嘆息」。傳統說「登高」是指登高山,「高層樓」是現代社會裡的產物,因此詩中的「登高層樓」、「吁吁然」,是和在現代社會裡自我生存的掙扎接軌。意含著一生在現代職場上努力攀登的歲月和辛苦歷程。佛教哲學最根本的觀念之一便是「苦空」。「苦」是指人生的存在就是痛苦,人一生下來,便是要受苦,而接著的生活生命是費心費力的追逐生存的空間甚至名利,結果是一場幻象虛「空」。

詩人就在其一生揮汗承擔疲憊下,「吁吁然」攀登到職業退休年齡、或事業成就的最後一層高層樓,終可停息腳程時,回首來時路,頓然悟覺一切都是空幻。「不免喘出/一聲嘆息」,此是詩人通過對自心的「返照」,而有了禪家的「頓悟」。

在漢傳佛教理論思想家釋僧肇法師看來,「空」非「空無」,而是「不真」,也就是「假有」。因此,既不能執於「有」,也不能執於「無」。而是「非有非無」。因此要破「法執」,也就是破除對客觀外界的執著,又要破「我執」,也就是破除對主體自身的執著。就只有破除對主客體兩方面內外一切的執著,把一切看空,把人生看成是空幻不實,如此始可消弭人生之苦。

第二節,「窮目千里/千里外/茫茫印著伊/回眸一笑的/足跡」。這時詩人的「自我」已分成了兩個,一個是早已被物化了的我,一個是禪化了的我。物化了的我登高「窮目千里,看到了禪化了的我(伊)走出已破除「我執」、「法執」,在茫茫千里之外,而且向物化了的我「返身諦視」,「回眸一笑」。在「回眸一笑」詩行之後,接著「足跡」這少至二個字的詩行,此一巧妙構築,招來了全詩的空靈神,「空靜」的禪詩意境由之漫開。

讀楊風的詩,不得不敬服其是現代禪詩的高手,不僅在現代事物中隨物應機、情景造會的禪思引人心遊,詩味也濃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