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工讀 創意賽 大學生用新思維 做公益

李祖翔 |2012.09.15
2086觀看次
字級
黃湘茹(右二)等人設計花型DM宣傳花鼓,還學會跳 、走花步。圖/記者李祖翔

打工也能助人?行政院青輔會舉辦「青年暑期社區工讀計畫」及成果競賽,邀大學生運用設計、傳播與戲劇等專長,替非營利組織行銷並累積個人職場經驗。從青年協助非營利組織突破營運瓶頸的過程,可以讓社會大眾看見各類型非營利組織本身及服務對象的困境。

創意提升餐屋業績

雲林縣婦女保護會

雲林縣婦女保護會獲得工讀計畫成果競賽社會福利組的優勝,讓協會得到評審青睞的工讀青年,是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彭冠霖和國際文化設計研究所的施清仁。

彭冠霖說,婦保會為弱勢婦女經營早餐屋,雖然有好的料理,卻缺乏自己的特色,很難打入社區、增加客源,所以他們發起畫出想像中的早餐屋、打造木製早餐車、設計集點卡等活動,還在臉書上設計按讚就送紅茶的優惠。

早餐屋的業績提升後。彭冠霖和施清仁都認為,自己能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兒童、婦女是極有意義的事,承諾工讀結束後,成為早餐屋的義工,繼續為早餐屋做宣傳。

婦保會執行長林銘珠說,早餐屋的盈餘,六成協助婦女二度就業,四成用做清寒兒童的早餐費用,營運不易,但在兩位學生協助後,業績成長百分之兩百一十九!真的很感激。

協助花鼓文化傳承

新竹縣新瓦屋花鼓協會

關懷弱勢很重要,文史工作者的處境也不容忽視。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黃湘茹等四名大學生選擇「新竹縣新瓦屋花鼓協會」執行工讀計畫。

黃湘茹說,新瓦屋花鼓隊成立於民國三十六年,是為慶祝台灣光復的一種村民自發性遊行活動,「光復前還有鼓禁,一聽到光復的消息,農民就打鼓、跳舞,傳遞喜悅。」然而客家花鼓隊流傳至今,卻僅存這一支,「雖然它已被列入無形文化資產中,還獲選為新竹縣傑出演藝團隊,但成員中獨獨缺少傳承文化的年輕人,再這樣下去,台灣民俗技藝又要消失。」

她與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的陳詩文、聯合大學建築系的林欣慧一起設計花型DM、紙袋、大鼓裝飾、旱船與貝殼等手工藝,連遊行時拋送行人的糖果都穿了精緻的外衣,還創造了可以當作文創商品販售的公仔造型耳機塞。

中州科技大學視訊傳播系的鄭皓云則拍攝兩支紀錄片、二十支短片和廣告,延續花鼓隊的歷史,她說:「拍攝過程很感動,成員都是六十歲以上的長輩,每次練鼓,全員無人缺席,還很準時!他們的熱情和努力應該被更多人看見。」而走花步、打花鼓、穿花衫、拿花傘,四個小女生也順勢學了一手。

文創商品帶動觀光

澎湖縣旅遊解說協會

澎湖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卻很少人知道在地沒有文創商品、也沒有美景明信片?一般人知道篤行十村澎湖灣眷村文化園區裡有已故歌手張雨生紀念館、名曲〈外婆的澎湖灣〉原唱潘安邦的舊居,但很少人知道裡頭還有眷村願景館。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林芳廷和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周隆輝就應澎湖縣旅遊解說協會的需求,精心設計特色景點圖卡,開發文創產品。

協會專案管理員李月華說,澎湖重觀光旅遊,卻不僅沒有文宣,還缺少人文創意,不利長久發展,好在來了兩個設計人才,讓協會經營形態得以從社會型轉成經濟型。

林芳廷說,除了遊客,澎湖的人潮真的不多,重要生態也都沒用文創方式凸顯價值,「我們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尋找連當地人都不知道的景觀路徑,像三石壁和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的大果葉柱狀玄武岩、小門嶼的鯨魚洞,放在網路上和人分享,還把澎湖八景透過攝影,印在馬克杯及明信片上。」

他們設計的文宣DM,不只讓旅客認識張雨生和潘安邦,還能了解澎湖景點的歷史,順帶把「人文紀念品」帶回家。

導覽手冊專業亮眼

高雄舊鐵橋協會

無獨有偶,為宣揚環保、綠化及推動認養舊鐵橋地公園而成立的高雄市舊鐵橋協會,管理並為一百二十公頃的溼地培訓導覽解說員、推廣志願服務,但他們一樣沒有屬於自己的紀念品,民眾常常來旅遊,回家就忘了溼地教育的感受,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生徐偉傑設計立體紙雕,讓孩子能把「溼地帶回家」。

徐偉傑等學生三人在工讀中有不少收穫,例如雲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的施亞均,設計三款T恤,又結合高雄大樹鄉的景點如古蹟、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編成特製DM,她說,要行銷生態保育,就應該讓更多人了解周遭環境,而自己設計的東西能出版,很有成就感,對未來就業也有很大幫助。

高應科大國際企業系的王國彥實現理想,「我到很多地方擔任過導覽義工,卻都沒有一份可以參考的導覽手冊,現在我蒐集各種資料,編成一本區分為景點、動植物介紹、協會最新訊息和志工小棧的解說本,會把志工小棧放進去,是因為這個據點主要負責大樹清寒學子的獎助學金、社區營造等工作,是當地不可或缺的據點。」他以一名導覽義工的角度,作出符合需求的手冊,讓專家眼睛為之一亮。

而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他們不畏風雨和蚊蟲,彩繪小棧外四扇鐵捲門,相信能活絡在地觀光產業。

親身體驗筍農故事

台灣茭白筍推廣協會

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的張書綺、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賴宜旻和嘉義大學應用經濟系的陳欣愉一起到台灣茭白筍推廣協會,體驗戴斗笠、穿青蛙裝、栽種與收割茭白筍後,再集思廣益,看怎麼推廣茭白筍。她們沒有像其他工讀青年那樣設計太多文創品,但用親身體會,將被筍農感動的小故事放上臉書平台。

張書綺被二代筍農的理事長一家人感動,「理事長告訴我們,從小爸爸靠種筍養大一家人,子女長大後感懷爸爸的付出,決定回鄉繼承。種筍很辛苦,卻讓手足團結的精神留存下來。」此外,她也了解到種筍的技術應被保留,提及種筍有什麼技術?她語帶神祕地說:「下田本身就是一門技術。」好技術才能種出健康又好吃的筍。

什麼是好吃的筍?賴宜旻很有心得,她說,以前不知道茭白筍長什麼樣,也只吃過一次,覺得很難吃!從此害怕它的味道,直到來了協會、吃到新鮮的茭白筍,才覺得出乎意料的好吃,「就像甜度適中、水分超多的水梨。」推廣上她們還從美食方面著手,制訂五菜一湯的菜單,並為佳餚命名。

陣頭公仔拉近距離

雲林縣溪義文教工作學會

雲林縣溪義文教工作學會主推廣最具民間傳統文化、信仰價值的「中軍班」陣頭,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的楊溢恩認為,中軍班有百年歷史,卻無以傳承,實在可惜,而且本身很有意思,例如中軍班本是皇帝出巡時的前導護衛,相當於總統府隨扈,傳到台灣卻變成媽祖的護衛;雖然就讀獸醫系,但他認為醫生也該多了解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文歷史,才能為社會多做些事。

有感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陌生和不敢接觸,環球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王亮昀歷時四個月,以傳統中軍班為藍本,描繪日式風格的公仔、桌遊、鑰匙圈、T恤、毛巾,甚至創造一個名為「熙翊」的卡通妹,職業是看板娘!專門立在學會門口,吸引年輕人目光,為文史工作的學會注入活力,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希望文化能受到青年認可,得以傳承。

用拜拜金紙作面具

嘉義縣頂菜園發展協會

一樣為了保存早期台灣農村的古文物,嘉義縣頂菜園發展協會有著沉重的使命──傳承祖先智慧。雖然他們想傳承的古物,每一樣都有動人故事,可年輕人常覺得:「都是爸媽年代的老東西,沒興趣!」為此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陳瀅卉等三名學生,嘗試藉由笨港原鄉的探索,找出在地文化的感動。

他們從協會理事長將牛車輪作成餐廳桌椅的點子中,延伸更多創意,不僅重新描繪園區地圖,還設計三款紀念衣、十三款海報、彩繪涵管,外加六種動物公仔,陳瀅卉說,連創意面具都是用拜拜的金紙、石膏糊的!還在牆面上畫了五代的包青天!透過農村開封府的大壁畫,以兩性平權為出發點,主要的人物有包「母」、王朝和馬漢,強調女權逐漸抬頭,來參觀的人可以一起為歷史作見證。

巧用大富翁解說生態

台南市鹿耳社區發展協會

說起台南鹿耳門,想到的就是天后宮,但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的李欣芸等人卻要說:「鹿耳門還有紅樹林、日式建築、牽牛花坊、水鳥、鹽田、荷蘭風車和社區美食!」鹿耳社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蔡登進說:「更重要的還有鄭成功登陸台灣的歷史。」

有台灣之門稱譽的台南鹿耳門,今年透過大專暑期社區工讀計畫,將文化產業和社區深度旅遊結合,台北大學經濟系黃鵬宇製作美食祕笈、研發社區美食、協助獨居長輩烹煮,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系王貞凰設計鄭成功登陸動畫、民眾可以體驗登陸的情境,成功大學統計系孫培峰研究行銷海報,李欣芸則用大富翁遊戲製作立體生態解說圖,他們說,套裝行程可以一次滿足不同需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