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念萱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開篇就是須菩提的詢問:「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單單是這一句詢問,須菩提便早已從阿羅漢果位,晉升到了菩薩次第,當然要早早地甩脫尋常人緊緊抓住一個「了不起」地位的念頭,即便是這頭銜得來的如此不容易,更或許是百千萬劫才登上的境界,卻一刻也不能停留,跑了。去一個看來難度很高,卻異常海闊天空的領域,開啟「不可思議」的篇章。
已經達到煩惱永盡無生滅去來的清淨行,且了脫生死輪迴的阿羅漢,還不夠嗎?
他何其有幸,在這關鍵的一刻,被佛陀循序漸進地逼問,一舉推上了菩薩道,而我們更是榮幸萬分,什麼也不必做,就只是打開《金剛經》閱讀,也能享有等同的福利。
因為佛陀馬上答覆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這就是芝麻開門的鑰匙,打開這本經書的人,自己腦門的寶庫,也跟著開了,記憶搜索,佛陀替你做了。
這還不打緊,就連負面教材,你還沒問出口,佛陀也交代得清清楚楚。「能淨業障分」開篇就說:「受持讀頌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只要堅信佛陀的一言九鼎,誦讀經書,即便是生生世世累積的惡業,也能在這清淨的過程中,得到化解的機會,最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你一定會問,哪有這麼便宜的事,那些殺人放火後懺悔的人,不都沒事了?
以佛陀的智慧,能不知你腦袋在想什麼?你忘記的八百四千萬億無量阿僧衹劫,昭然若揭,「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記憶,是不可靠的。
所謂業,即生死過往的軌跡,自動儲存,無人能修改,沒有密碼,而且是敞開的,人人看得見。即便你想裝瞎,或刻意地讓自己瞎,你自己的業,照樣會發作,因為業沒有善惡是非觀,怎麼來怎麼去,是個永遠吃不飽的無底洞,想裝多少都行。如果你不瞎,就會看見自己的垃圾場。好看不好看的,全都攪和在一塊兒,香臭齊登場。否則,阿羅漢也不會全都想一起擺脫,善惡不論。
信嗎?信,是門票。看官想看見多少事實,就看你信得有多「真實」。
「一念生淨信」,不但信,且乾淨純粹地信,「淨信」,對於每天被五顏六色塗瞎眼睛的人來說,難度太高了。一碗水,就能洗乾淨,其實,並不難,願不願意而已。
《金剛經》說得很清楚,就連相信,也是自己的業,自己累積的功德,真實不虛,跟佛陀無關,純然即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