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精神科醫師表示,精神官能症為焦慮性患者,常與壓力和失落相關,若能早期發現憂鬱、焦慮、失眠等初期症狀,調整生活態度與方式,即能避免。一旦焦慮症狀持續,應及早就醫、接受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一位中年事業有成的男性主管在高度企業競爭下,長期患有焦慮、失眠與身心症狀,後因母親過世,益發產生不安全感,頻繁的恐慌發作使他落入憂鬱症的深淵。所幸經藥物及心理治療,大幅改善失控感。
王仁邦說,精神疾病是一種腦部疾病,能有效治療,若發現自己或身旁親友有憂鬱、焦慮、活動量減低和睡眠變差等症狀,應及早尋求心理諮詢或精神科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重拾身心健康、過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