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大自然美不勝收,月亮總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寒山寺的「楓橋不改舊時月色,古寺依然今日鐘聲」,讓你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因此,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賞月後,留下不少富有時令特色的佳聯,實令人玩味無窮。
四川巫峽台瑤上有一聯: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上聯以疊詞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以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每年中秋前後,正是著名的錢塘江漲潮之時,杭州的浙江貢院有一楹聯,描述了時令與漲潮的關係:
下筆千言,
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後;
出門一眺,
看西湖月滿東海潮來。
此聯生動準確,意境優美。
江蘇揚州瘦西湖中小金山島上,有清代初年建的供人月夜賞景的「月觀」。有一年中秋,鄭板橋在此手書一聯:
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
描寫貼切,充滿詩情畫意,後人把它刻在柱子上。
刻在蘇州滄浪亭石柱上的一楹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風月無價,山水有情,清幽之極。
清初,作家李漁在揚州桃花庵與住持一同登譯經台賞月時,二人詩興頓起,風月山水被描寫得栩栩如生。住持出聯道:
有月即登台,無論春夏秋冬;
李漁對道:
是朋皆入座,不分東西南北。
住持又出聯:
天盡山頭,到了山頭天又遠;
李漁又對:
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