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聚會裡,大夥兒不知怎麼地,忽然談起了自己的母親。然後,阿香一句:「我老了以後絕不要像我媽」竟然像傳染病似的,接二連三都有人做如是宣言。例外的只有我和阿津。
為什麼不要像自己的母親?阿香說,她母親的瞋恨心太重了,因為父親有些「老番顛」,父親一鬧,母親就故意把整盤菜飯往院子裡倒,讓父親沒得吃,只好餓肚子。
「我爸有帕金森症,本來就有些行為異常,雖然讓我媽受不了,但她也不該這樣子啊!」說著,阿香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我跟妹妹都看不下去,所以後來我只好把爸爸送到療養院去,也好有人照顧。」阿香說。
「是不是妳爸年輕時對妳媽不太好,她才會這樣?」有人問阿香。她點了點頭,臉上仍舊不以為然。
小敏則說:「我媽媽太過節省了,什麼都捨不得,把自己身體都弄壞了,還樣樣要省。要帶她出去玩她不肯;買東西給她她捨不得用。唉,我們又不需要她留什麼財產,真不知道她省什麼!」
阿芳說:「我從小很少被我媽抱;每次過去挨著她,老是被她趕,叫我走開。她說天氣熱,我皮膚黏黏的,挨著她會不舒服。」 說完,阿芳又補了句:「還好我爸不是這樣;小時候我最喜歡坐在他腿上,他也不管什麼時候都很高興的讓我坐。」
小宜說:「我媽媽每次生病去看醫生,只要過兩、三天不好,她就認為這個醫生醫術不好,開的藥沒效,堅持要換一個看。有時候只不過是個感冒,她也可以連看兩、三個醫生,跟她講有些病不可能立刻見效,她也不聽。」
說完她又補了句:「而且她只要稍微好一點就不肯再吃藥,結果常常弄得明明快要好了又變得嚴重了起來。」這話一說,在座的許多朋友都點頭表示:「我媽也是。」
聽完發現,要數落老人家的缺點還真是一點不困難,揚言將來不要像母親一樣過日子也非常容易。但是,雖然現在大家說得很篤定,一旦到了母親的年紀,我們真的可以把上一輩人的缺點完全擺脫,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嗎?我們能不能對年輕時對我們不太好的伴侶前嫌盡釋?沒有一點怨言?我們能不能完全信任醫師?能不能該花的花、該吃的吃,絕不想著留什麼給兒孫?
說實在話,我真的很懷疑。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