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秤颱風襲台,台中以南縣市前一晚十時宣布放假,台南延至清晨五時才宣布上班上課,招來罵聲。但隨著風雨平靜,讓市長賴清德從「太沒人性」變成「料事如神」。他表示當市長後,開始請教專家,研究氣象做足功課;這次「驗收成果」,證明決定正確。
賴清德精神可佩,卻不能成為常態,要求每位首長研究氣象。天意難測,經過幾次太晚宣布招來罵聲後,各縣市大都「料敵從嚴」,寧可讓民眾「賺一天颱風假」。這種情形,使企業界發出不平之鳴。
台中無風無雨,市府接到企業電話,問可不可以趕快宣布,取消停班停課?以往不曾收回放假,主要怕風雨生變,引發爭議。但作業採三班制的工廠建議,若發現沒有風雨,應有取消停班停課機制,讓中、晚班可以趕快恢復。有企業說「發現不對,就應趕快取消,政府多一點彈性,企業也好辦事。」
賴清德對此認為不妥,因宣布放假後,民眾可能已安排其他行程,臨時取消要上班,民眾可能來不及因應。台中市府則認為建議很好,會馬上研究可行性。
民眾高興賺一天假,老闆憂心損失一天生產。將心比心,企業是整體,公司損失也會影響員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勞方常抱怨資方太苛刻,勞方也不能有撿便宜心態。賴清德認「民眾已安排行程,臨時上班,來不及因應」,但民眾看電視報導,也能大約掌握氣象,看窗外無風無雨,心裡應該有個譜,知道放假會不會放得「有點心虛」。尤其民眾跑去逛街、看電影,百貨公司停車位一位難求,這樣的「民眾已安排行程」,臨時要上班,未必都「來不及因應」;何況颱風放假,本就是怕出門有危險,守在家中才是正途,怎可另安排行程。
這次颱風,依政府制訂停班停課的風勢、雨量標準,只有台東、屏東、高雄需要放假,事後災情也證明如此。至於放颱風假,民眾未必都「賺到」,有些工作算日薪,放假等於少賺一天,沒工作要餓肚子,反而不高興。至於學生,課程進度早排定,放假後還要補課、趕進度,囫圇吞棗,學習效果反而差。
颱風放不放假,對縣市長而言,在行政上有風雨認定標準,也可能面對模糊地帶難以抉擇;對民眾而言,拖到早上五時才宣布,是不方便,但「非常時刻」要有「非常準備」,放不放假不能太民粹。
有些民眾賺一天假,有些人則少拚一天經濟,叫苦不已。事實上,怎麼決策都困難,每位首長內心都煎熬。但原先預警性封閉的蘇花公路、台七線,都因無風雨而解除封閉,可見政府行事也可以有彈性。
「料敵從嚴」是必要的,但有彈性的政府才是有效率政府。現在許多行業與國際接軌,無謂放假必有損失。當然彈性決策有風險,可能亂成一團,這有賴政府建立一套機制,宣布放假後若未達放假標準,可允許三班制企業恢復上班,其他企業或學校、機關行號,另找時間統一補班補課,避免不確定性,未嘗不是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