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個人十九勝的紀錄之後,在洋基隊豪華打線強力助勢下,王建民在今年的美國職棒大聯盟季後賽首戰成功,贏得生涯季後賽首勝,也中止亞洲投手十一年來在季後賽六連敗的紀錄。王建民再度延續例行賽贏得勝投王的威風,從「台灣之光」躍升為「亞洲之光」。在台灣也因為他個人連破勝投紀錄,而掀起了一股王建民現象。但這個現象的背後,卻有許多值得省思之處。
近來只要有王建民出戰的比賽,民眾一定守著電視機,不管是清晨還是半夜,都忠實的守候著。台灣在國際處境中一直處於弱勢,不但遭到打壓,也無處發聲。季後賽轉播的福斯電視打出台灣地圖那一刻,王建民似乎成為台灣對外發聲的唯一管道。在國內政治紛擾對立中,民眾是滿心鬱卒,似乎只有王建民才能讓大家找到一個共同的希望。
王建民除了有精湛的球技之外,還有他特殊的人格特質。他投球沉著,不慌不忙,球路穩,給隊友十足的信賴感。下了球場話不多,謙虛而不自傲,在運動員的精神之外展現了特殊的氣質。當他脫帽向觀眾致敬的一刻,我們不僅看到了傳統中國人的教養,也看到了台灣人刻苦憨厚的韌性。不同於當今台灣政壇上的主流性格,或許人們在看膩了政客嘴臉之後,在他身上找回似曾相識的人格特質吧!
《紐約郵報》評論說,王建民在強勁的第一役,證明是王牌好手。他雖然僅僅是職棒的二年級生,這一戰可以看到他的沉穩鎮定,現在已經是洋基隊的王牌先發。
《紐約時報》日前也專文報導全台風靡王建民的現象。王建民在季後賽登板先發之役,公務員翹班、學生翹課爭看王建民,縣市政府資助公視轉播的盛況,似乎回到六十年代家家戶戶守著電視為少棒賽加油的景況。
《紐約時報》的報導還說,因為王建民,台灣棒球迷都岔開心思不看本地職棒,門票收入跌了三成。著名的美國職棒隊也因為王建民的優異表現,到台灣來「尋寶」,期待能找到下一個王建民。的確,在王建民為國爭光的同時,有誰想過下一個王建民在那裡?現在還有那個單位在盡心盡力培植下一個王建民?
又為什麼球迷不再看本地的職棒了呢?自從球員涉及簽賭打假球之後,觀眾的熱情削減大半。日前中華職棒聯盟會長趙守博證實,明年可能會有一兩支球隊退出職棒經營,這樣的消息不令人意外。球隊的老闆只會責怪王建民太紅了,球員還有「觸身球官司」,聯盟和轉播的服務都很差,怎能責怪球迷不進場?
然而,像王建民這樣穿越台美兩地時空的熱效應,需要一個厚實的基礎棒球與成熟的文化來支撐。日本高校甲子園夏季大賽就是絕佳的例子,不但成為日本國球的根基,更孕育出一批馳騁於大聯盟的好手,如野茂英雄、鈴木一朗等人。回顧台灣,我們有一個成熟的棒球文化嗎?
在王建民登板的同時,全民不分黨派,共同為他加油,不但甩脫了政治對立的陰霾,同時也讓全民有一個共同的希望,這樣的正面能量,不只是苦悶社會的集體療傷,更是台灣翻轉的契機,盼望台灣能珍惜和善用這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