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螗」,讀「ㄊㄧㄠ ㄊㄤ」,是蟬的別名,由於雄蟲的腹部有個發聲器,因此用「蟬」來形容場面吵鬧、亂七八糟。
譬如國事紛亂,喧雜紛擾,我們可以說「國事『蜩螗』」,「蜩螗」也就是動盪不寧的樣子。
《詩經‧大雅‧蕩》篇中有兩句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意思是內部噪音就像一大群蟬,聲音諠譁嘈雜;又像鍋子裡即將沸騰的熱湯,不停地滾動擾嚷,一派亂象,教人氣燥心煩。
要注意的是,「蜩螗」雖是形聲字,但「蜩」讀「調」,不讀「周ㄓㄡ」或「稠ㄔㄡ」;形聲字的發音雖和聲符有關,不過我們在處理這類分成兩半的字時,多半是找字形相似、並擁有同樣聲符的字來發音,很少直接唸成聲符的,因此「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這句話看似有理,其實只講出了部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