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為號召大眾關懷濁水溪岸及重視雲林農業生態,雲林縣政府與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辦理「國際青年創意大賽」,昨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總決賽。冠軍隊伍由多所大學生組成的「與母親有約」團隊獲得十萬元獎金,並能將設計的自行車道活動與路線落實在土地上。
這次奪冠的「與母親有約」團隊將濁水溪化身為孕育台灣農作物的母親,強調視覺、聽覺和味覺的交織,讓車友遨遊,就好像與母親相約聚餐一樣,理念最受評審青睞。
參賽學生表示,這次比賽的趣味點是創意能夠交流,而且能夠落實在土地上,對地方貢獻多過比賽名次。
雲林縣府團隊設計以半日遊的方式規畫各種路線,讓車友看見濁水溪不同面貌,沿水利設施看灌溉方式和農民種植的有機作物,還有稻田、花海主題,結合伴手禮毛巾蛋糕、蘋果苦瓜、西螺醬油和有機地瓜,參觀電影拍攝過的老街場景與文化場館。
台灣大學團隊則將主題放在「稻草人—濁水溪藝術」上,規畫與稻草人藝術季有關的車道活動,自行車友能與親子一同遊樂、參觀人文影展,稻草嘉年華可以製作出戰車、彈弓車、遮陽車和攤販車,遊客更能騎稻草車遊雲林。
由多所中南部學校聯合的團隊以「詩道」的角度,給自行車友「咀嚼流動靈魂」的感受,用不一樣的眼光欣賞雲林,團隊動機來自余光中的詩作《西螺大橋》,強調樂活與環保,探索布袋戲和土地詩詞的古今歷史。
主辦單位表示,參賽隊伍來自國內三十六所大學,另有上海、香港、美國的學生參加,為時三個月的競賽共產生五個團隊,與縣府的種子團隊爭奪冠軍。學生團隊以創意和雲林的原鄉情感切入,帶動社會對濁水溪周邊生態與人文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