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上路,教育部昨天表示,列入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的「體適能」將採取「門檻計分」方式,基準採用今年修訂完成的新常模,只要學生在仰臥起坐、跑步等四項檢測中有兩項達到常模百分等級二十五以上,就可通過門檻標準。
由於各縣市將「體適能」列入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項目的標準不同,為避免引發爭議,教育部以一○一年中小學體適能新常模來做為新標準,讓各縣市有參考依據;依照這個新標準,國中學生只要能在三年內完成「肌耐力、柔軟度、瞬發力與心肺耐力」四項檢測,且通過其中兩項就能拿到體適能分數、達到門檻。
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新常模標準是結合二十五所大專校院設置的「體適能檢測站」,以標準化檢測工具,針對國高中職學生常模抽測,再以團體檢測成績的後百分之二十五(PR25)當作門檻。他強調一般學生都能達到這個標準,家長不需要讓孩子去補習體適能。
教育部表示,體適能檢測分成四個項目,分別是肌耐力檢測(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柔軟度檢測(坐姿體前彎)、瞬發力檢測(立定跳遠)、心肺耐力檢測(男生跑一千六百公尺、女生跑八百公尺)。王俊權指出,教育部計畫每五年就修改一次門檻標準,讓學生體適能「與時俱進」。
各招生區中,除了北北基、竹苗、中投不採計體適能外,其他招生區皆採計,加權總分從三到二十分不等;其中,台南市採計方式還細分金銀銅質獎章,學生必須四項成績都達常模百分等級八十五以上,才能得金質獎,並獲滿分八分。有家長擔心等地標準太細,會造成學生競爭,台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水文回應,會檢討,再研議採納教育部的門檻型計分方式。
分析九十二年的常模與一○一年的常模,男女生十三到十六歲的四項體適能成績幾乎都往下修正,國中生的體能明顯有下滑跡象,例如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九十二年的十三歲標準為三十次,一○一年則改為二十九次。
不過外界仍擔心對體型肥胖的學生仍較吃虧?王俊權表示採記原則為「從寬、減化、基本門檻」,不希望有學生因此補習體適能,另一方面則鼓勵過重或過輕學生可以加強訓練,提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