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在紐約的雀兒喜區,各種流派的藝廊隨處可見;為紐約客和觀光客提供了最佳的藝術指南。而位在雀兒喜區心臟地帶的雀兒喜美術館 (The Chelsea Art Museum),更為此處的藝術走向做了一個總結!
雀兒喜美術館位於曼哈頓二十二街西區,與哈德遜河的碼頭相望。哈德遜河的港埠,向來是紐約吸收外來文化尤其是歐洲文化的灘頭堡。美術館的地理位置,揭示了該館重視歐洲藝術根源的特性。
美術館的收藏主旨首重「生活脈絡裡的藝術」(art within a context),換言之,能夠讓觀者產生共鳴的作品,才是美術館考量的藝術創作。也因此,美術館的作品展示包含了多元的文化。
不過如果你認為美術館的作品一定比較「好懂」,那可就錯了!由於該館對於歐洲藝術根源的重視,美術館的收藏主流之一,正是歐洲的抽象表現主義或者無形式主義。這種畫派去除一般人對固定形式的依賴,卻反而成為國際間通行的藝術語彙。
舉例而言,一項名為「這不是照片」(This is not a Photo) 的攝影展,恰好說明了美術館結合生活經驗與抽象藝術手法的企圖。一般人總是認為「鏡頭不會說謊」,攝影是社會現實的反映;這次的展出正是為了打破這項迷思。
藝術家藉由模糊影像,歧義,色彩實驗以及日常生活物件的再發現等等,使得觀眾充分理解為何照片不僅只是現實的鏡子,而是藝術家表現思想的手段。
美術館為了鼓勵新秀,設有「洞見」(INSIGHT)展,每隔數周便介紹深具創意的新進藝術家。
此外,每周還會安排成名的藝術家與年輕學子對話,讓藝術創作得以薪火相傳,歡迎有興趣可以上網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