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小孩想讀服裝設計系,朋友覺得這種系不會有好出路,建議孩子選會計系、管理系,未來會比較容易找到好工作。孩子不聽話,填了一堆他不喜歡的系,就把大學志願表繳出去,氣得他好幾天不想和孩子說話。
身為老師,常在學生的周記上看到,爸爸媽媽說,體育沒有甚麼用,功課好才重要,用功念書,以後當醫師、律師、會計師,未來才有「錢」途。
看過一篇談孩子的文章,內容提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選擇自己未來時,父母別再把自己的標準,套在孩子的身上,只有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想要發展的人生,這樣孩子會快樂,父母也才能因孩子快樂而真的快樂。
孩子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卻跟別人競賽不擅長的項目,只會讓孩子得不到成就感、不快樂,最後還可能導致憂鬱症,甚至引發社會問題。
小楊(苗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