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獲得東京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啄木鳥與雨》,今年夏天來台上映。圖/采昌國際非報系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去年獲得東京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啄木鳥與雨》,今年夏天來台上映。
電影講述一個山村中的林務工人岸克彥,個性木訥,三年前喪妻後,便開始父代母職,每日按時為正在找工作而賦閒在家的兒子浩一準備好飯菜,然後邊吃早餐邊收看山區氣象報導,接著出門進行一天的伐木工作。
某天,拍攝「活屍故事」的電影劇組來到山村勘景,岸克彥幫助劇組找到了電影拍攝需要的河流,還不小心在電影裡軋了一個「活屍」的角色。電影拍攝到一個段落,劇組邀請岸克彥一起看毛片,岸克彥在螢幕上看到自己的演出,一向木訥的表情開始有了笑容。
電影中的劇組雖是拍攝一個科幻血腥故事,然而《啄木鳥與雨》卻輕鬆幽默地讓人在電影院中頻頻發出笑聲。看完毛片的岸克彥晚上至澡堂,四下無人之際,他一次又一次認真揣摩起活屍,直到有旁人走近,他才恢復常人神情。
在勘景時被岸克彥誤認為不做事的工作人員—田邊幸一,事實上是拍攝活屍故事的菜鳥導演。田邊幸一也來到澡堂,兩人在澡堂的互動十分具趣味性。泡完湯後,岸克彥開車送幸一到車站,一路上岸克彥不斷要求幸一講述電影故事,且聽得津津有味,於是準備前往搭車的幸一,留下自己的電影劇本給岸克彥。
幸一由於缺乏自信,遇上不少困難,暗自決定放棄拍攝工作,打算搭當晚最後一班電車回東京,所幸被劇組及時發現。
集體創作
岸克彥對於劇本的肯定大大地鼓勵了幸一,而幸一陪著下棋也正好安慰了一向與兒子關係疏遠的岸克彥。察覺到幸一對於自己缺乏自信,對電影萌生興味的岸克彥,默默擔任起活屍劇組的義工,幫助幸一以及電影拍攝工作。
當寧靜山村遇上外來的電影劇組,藉由岸克彥的號召,整個村子為了電影的拍攝而動員起來。在片中,男女老少的村民們皆投入拍攝工作,有的上妝演出活屍,有的操起竹劍擔任婦女保衛隊的一員,素樸的村民與劇組有了共同的目標,凝聚在一起,只為完成電影的拍攝。
這也正是導演沖田修一拍攝《啄木鳥與雨》的初衷,「將人們聚在一起共創事物、共享那分美妙時刻」。巧合的是,當初導演沖田修一在拍攝這部片時,也受到岐阜縣與長野縣當地居民熱心幫忙,不僅協助取景、召募臨時演員,甚至還出現在電影中,恍如本片的故事般,可以說,不論是電影中的活屍電影抑或《啄木鳥與雨》本身,都是劇組人員與當地居民合力孕育出來的美好成果。
經歷三一一地震的日本,除了物資的救援、設備的重建之外,更需要的無非是勇氣與力量。藝術工作者生產具有美學態度的藝術作品之外,極其可貴的是能為世界增添美好的關懷,導演沖田修一的初衷落實到《啄木鳥與雨》就是這種創作胸襟的展現,它告訴我們:無須驚慌,只要溫柔地朝夢想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