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台灣高鐵十月底通車案出現新變化,高鐵資深顧問歐晉德日昨表示,初期要以「試營運」方式通車,但只免費開放給特定團體搭乘,此舉不但引發高鐵履勘委員的抨擊,更令外界質疑是否正式通車無望,以試營運「變通」。
台灣人真聰明,凡事遇到瓶頸,沒關係,只要轉個彎、繞個圈,就算身陷「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只要耍個小聰明,巧門立現,就「柳暗花明又一村」,陳總統的公投、終止國統綱領、領土說,都是箇中經典之作。
政治操作可抄捷徑、鑽巧門,但類似高鐵這麼重大的交通公共建設,可不能隨便「拷貝」,之前,台北捷運通車日期一延再延,就是最佳的「前車之鑑」。台灣有句諺語:「魚凡魚,蝦凡蝦,水龜不可摻田螺。」政治歸政治,交通是交通,高鐵何時能通車是專業問題,不能混為一談,否則萬一出現意外,誰也承擔不起後果。
巧門易尋,責任難了,有權決定能否「試營運」的人,在事前必須謹慎思考。高鐵提出「試營運」構想後,履勘委員痛斥高鐵和政治人物踐踏專業,轉移「反貪腐」的焦點,更是逞匹夫之勇,讓民眾冒生命危險搭乘,但歐晉德表示,試營運不一定要先通過通車安全履勘,或查核驗證機構的通車許可報告出來,只要「投保旅客意外責任險」;他更舉台北捷運為例說,台北捷運也曾在履勘通過前試營運,只要高鐵公司自認系統已達安全標準,即使未通過履勘,開放試乘也不會有大問題。
歐晉德的說法,令人為台灣高鐵未來的營運安全捏把冷汗。台灣諺語:「小心無蝕本。」老前輩總是叮嚀我們做事千萬「作最好的準備,有最壞的打算」,交通部和台灣高鐵公司應該以負責的態度,採取謹慎的作為,在通過安全履勘或通車許可報告還沒出爐前,千萬別貿然上路「試營運」,把特定的團體成員當試驗品。
前不久德國磁浮列車發生意外,造成二十多人死亡,以德國這麼先進的國家,都無法避免發生事故,何況是駕駛員有日本人、法國人、台灣人的台灣高鐵。台灣高鐵曾是世界最大宗的BOT案,也是台灣的重大交通建設,筆者期待能在通過安全履勘後,風光地「正式」營運,不是耍小聰明、鑽巧門地「試營運」,萬一稍有差池,恐會釀成世界「大新聞」或「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