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假階段,不少學生擁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可以自我調配,這本來是一個學習管理自己生活的良好時機。但筆者的觀察發現,當孩子生活無人約束,而其本身又沒有自制能力時,公共場合就會發生「災難」。
由於大多數的家長在暑假時仍要上班,除了把小孩託在安親班和學校舉辦的才藝活動外,便只能選擇讓孩子們「放牛吃草」;不少公共場所成了他們消磨時間的地方。
然而公共場所畢竟不是家庭和學校,欠缺家長與師長的監督及約束下,小孩們往往就變成了「脫韁的野馬」般欠缺公德。
以筆者經常前往的圖書館為例,發現不少小孩無視館內的規定,原本僅供查資料、且數量有限的公共電腦,卻被他們長時間占用,上網聊天和玩線上遊戲,而需要查詢資料的人無法使用,或浪費時間輪流使用。
這些孩子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不斷嘻笑、打鬧,儼然把圖書館當作網咖,而影響其他讀者的安寧。
當館員前去「柔性勸導」時,他們往往表現一副「要理不理」、「你能奈我何」的態度。假如館員用稍微嚴厲一點的口氣制止時,部分小孩不但不受教,反而還會爭辯、在背後碎碎念,還有打手機向家長投訴。
此外,還經常注意到有小孩把零食和飲料「夾帶」進館內,食用完畢後就隨手放在桌面上,離開後也沒帶走的情形。有不少小孩上完洗手間後,把洗手間弄得髒亂,讓後來使用的人看了不舒服。
小孩子要教育,圖書館也要負責任。圖書館的功能就是提供好書、安靜環境。有次筆者質疑為何公家圖書館竟讓小孩占用電腦玩遊戲,館員竟回答,附近居民要求的。圖書館是公家的,為何要聽從居民的指揮,想必又是議員、里長的「為民服務」吧!
圖書館應明文規定,用電腦玩遊戲或在圖館嘻鬧,累犯三次者,都一律列為拒絕往來戶,不准他們申請用電腦。
有家長會說,不讓我孩子玩圖書館電腦,他會到網咖學壞。這就是機會教育來了。家長不給午餐錢,把便當做好,中午回家吃,讓小孩到圖館看書,寫讀後感。每天給他少少的飲料錢。這樣不是可過充實的暑假嗎?
家長平日在家裡即應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公德及禮儀,並適時地關注和糾正,不要讓暑假成為小孩生活教育的「空窗期」!
長安(南投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