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化部昨天舉辦第三場「文化國是論壇」,討論「公廣媒體的未來」,期望為公廣媒體尋找更「高」、「清」的公共空間。文化部長龍應台和與談學者都認為,公廣集團可以成為國力的延伸,台灣公視應有這樣的高度,打造成為華人世界信賴的平台,發揮文化影響力。
「尋找更高、更清的公共空間—公廣媒體未來」論壇,邀請到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監事羅世宏、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劉幼琍及世新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關尚仁,參與討論。
學者們一致認為董事會應該定位為「監督」,並充分授權專業經營團隊運作;公視應有穩定財源支持,經營團隊必須建立更嚴格的自控機制,與公眾評鑑制度,才能替台灣爭取到真正的公共空間。學者也呼籲公共電視法盡快修定,使公廣集團可在有法源的情況下,行使各項權益。
胡元輝指出,公廣集團空有外殼,卻沒有實際運作的合適法令與機制,公共電視法修法已迫在眉睫。此外,因應數位化時代來臨,公廣集團也有必要思考如何讓公共服務延伸到數位媒介。
羅世宏呼籲,台灣的公視或公廣集團應有企圖心,打造成為全球華人世界信賴的平台。學者們指出,韓國的公共電視有兩個台,KBS1由政府完全支持;KBS2則是靠廣告收益,最後卻出現腥羶內容,因此公視不能以收視率來評定績效。
龍應台以英國廣播公司(BBC)為例,認為公共媒體可以結合外交、文化與媒體力量,讓台灣的文化走出國際;甚至可考慮將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及中央通訊社納入公廣集團,整合所有資源,在國際社會發揮最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