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玫瑰 上

文/王盛弘 繪圖/林役勵 |2012.07.11
1472觀看次
字級

初春,官邸的玫瑰盛開,大中午暖陽待人不薄,我索性脫下線衫搭在肩頭;非假日,遊客仍然不少,十個倒有七八個操的是中國普通話口音,又急又脆,身旁一個女人說,喲,您這樣動來動去要我怎麼拍啊?直敞敞的語氣裡有股親暱。受話對象多半是她的情人?並不是,她是對鏡頭底、於風中搖啊晃啊一朵紅色玫瑰花發話。後來她乾脆以手固定枝條,按下快門後丟下一句,就不相信我治不了你。語氣也像情侶間的抬槓。

滿園子玫瑰在風中款擺,就算闔上眼睛也不會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它們以氣味標識自己,香水海,於鼻尖湧動。玫瑰啊玫瑰,就算它不叫玫瑰,也不改它的芬芳。早在四百年前就有人這樣說過了。那可說不定,若叫牛棘如之何?牛棘乃薔薇別名,玫瑰、薔薇、月季同一家。

野獸愛美女,也愛玫瑰;玫瑰可能是最廣為人喜愛的花卉,即連見多識廣、《艾克曼的花園》作者黛安‧艾克曼也無法抵擋它的魅力。艾克曼有一座花園,百花各得其所,但摘進屋裡瓶插的多半只有玫瑰,她說:「我對玫瑰已經到了迷戀的地步。雖然種了一百二十叢玫瑰,但我告訴自己,這只不過是狂放不羈的熱愛,若是每天把所有屬於我的玫瑰都數算一次,才算得上迷戀。」不會有什麼對花草的偏好,比玫瑰更適合用上「熱愛」與「迷戀」這款荷爾蒙爆炸的字眼了,因為玫瑰一向是愛情的象徵。

使玫瑰與愛情產生連結的,據說來自希臘神話:愛神之一(是的,愛神不只一位)阿芙羅狄忒為了尋找情人之一(是的,愛神並不專情)美少年阿多尼斯,在玫瑰花叢間奔跑,她的雙腿她的雙手她的軀體都被刺傷,鮮血使白玫瑰染成紅玫瑰。從此玫瑰成了愛情的象徵。紅玫瑰雖不等同於愛情,但它卻是「愛情」的象形文字。

角落裡兩名年輕男士,臀部沾在花台上說話。他們說的正是愛情。一個主述一個傾聽,聽者的專心鼓勵著述者的傾訴滔滔不絕,零碎細節連綿成篇,情節的縫隙我用感同身受的多情想像去填補。大抵是──

多年前官邸的玫瑰盛開時,他和情人也曾來此地約會,那時候愛情已是強弩之末,滿園子玫瑰愈是美不勝收愈像是個反諷。

分手雖在預料之中,預料之外的是,分手後的傷痛宛如一場慢性病,初時不以為意,卻逐漸演變為沉痾,日子過去,完全不見有痊癒的跡象。那些城市裡一同走過的所在,當獨自一人途經時,總像仍然躲藏著她的身影,一次兩次三次五次襲擊著他、撕裂著他。他老想著回到過去,回到過去更動一句不得體的話、改正一個不得體的舉止,「如果那個時候……就好了。」後悔著懊喪著自責著遺憾著,如果重來一回一定不那樣說不那樣做。就這樣竟過了三四年,他始終無法展開一段新的親密關係。

終於有一天,時間真的倒回到那關鍵一刻,他等著要去說那修正過後的話、做那修正過後的行為。他在老地方等著,對方卻始終沒有現身。等著等著,直等到他終於意識到,她其實早已經不在那兒了。她早已經走得很遠很遠,只有他自己一個人還呆立原地。





好吧我承認,其實我只捕捉到一兩句耳語,便將它鋪陳成一個故事,那也就別管是他的意思還是我說的:「啊,感情也有保鮮期,期限一過逐漸變質,這是誰也做不得主的。」這是許多人都會有的感嘆吧。愛像風中玫瑰,讓人捉摸不住。吉田修一《東京灣景》裡也有個典型人物亮介。

亮介是品川碼頭一名卸貨工人,高中時曾和老師陷入熱戀,畢業後兩人同居。曾經那麼愛老師,為了向三姑六婆證明老師不是為了他年輕美麗的身體而與他交往,拿燈油澆在自己胸口,灼燒出一片傷口的亮介,卻漸漸地對老師感到不耐煩,直到有一天,當他回到宿處,發現老師已經收拾行李離他而去了。這段戀情變成亮介心中一個暗影,對愛情、對愛情裡的自己的不信任,亮介說:「……那時候,真的非常地愛她……可是,我明明付出了這麼多的愛……最後卻還是結束了。不管對於什麼,人都是會感到厭煩、都會膩的。這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事啊。雖然想要一直喜歡對方下去,但是心裡卻已經不聽使喚地覺得膩了啊。妳說這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不會結束的嗎?」

愛情裡那些「誰也做不得主」、「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每個人都有一套只有自己相信的答案吧,這些答案因為個案的不同,而充滿歧異與歧義。有什麼理由可以普遍解釋,為什麼愛、為什麼不愛,這樣飄忽不定的問題?

我自書架取下一冊《國家地理雜誌》,二○○六年二月號,封面故事:愛情,試著以腦中化學物質的變化來解釋激情的愛,並揭開維持長期依戀關係的祕密。

海倫‧費雪是一名人類學家,她讓實驗對象觀看兩張照片,一張是愛慕的人,另一張則是不相干的人。實驗結果顯示,當看著愛慕者照片時,受試者腦部的「腹側蓋區」和「尾狀核」會在儀器上產生反應,看另一張照片時則無。尾狀核是神經遞質多巴胺高度聚集的地方,費雪認為,是多巴胺使我們產生愛意;愛使人興致勃勃、精力充沛,全都是多巴胺下的蠱。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