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 年輕創作族群 將崛起

 |2012.07.08
664觀看次
字級

上月中旬,賈樟柯現身上海展覽中心,主持第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當新浪潮遭遇航空母艦:華語片的救贖之道」研討會。他與同屬大陸「第六代導演」、全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六位導演:張元、婁燁、王小帥、管虎、陸川、烏爾善一起討論提升電影工業的方法,包括當局能否將「電影交給電影本身,而不是交給政治」,看待電影單純只是一種娛樂的媒介,而非政策宣傳的工具;分級制度應該盡快建立、審查問題應解決;還有網路高清下載的盜版危害要盡快解決。大陸媒體稱這七位導演難得齊聚一堂大鳴大放,猶如「七俠神仙會」。

研討會上,賈樟柯開宗明義丟出問題核心,他說:「中國電影的確一方面呈現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去年、前年都平均有超過六百部影片的產量,同時市場的整個增長也非常迅速,銀幕數增長非常快,但是另一方面面臨創作的問題,以及如何讓華語電影能夠在逐漸加大好萊塢大片比例的情況下,依然生存發展。」

「抱怨不得,還是要從自己身上找點毛病。」《頭髮亂了》、《鬥牛》等影片的導演管虎坦言,「我一直覺得我們這些人不算年輕導演了,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嚴格地說,我們每個人的電影都有很多問題,要盡量去彌補這些問題。」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轉生術》的導演烏爾善,對於好萊塢影片進軍大陸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烏爾善說:「它(好萊塢電影)給我們一個必須要把自己變得更強的理由。」他認為,大陸電影工業可以從好萊塢電影裡學習兩件事,第一是尊重觀眾,觀眾需要什麼樣的電影,觀眾需要什麼樣的娛樂?第二是好萊塢尊重電影,一直保持工業水準,這個工業標準令人佩服,即使電影沒有什麼創新,故事也不怎麼精采,但是在製作上一直保持比較穩定的水準。

正在為新片《王的盛宴》奔忙的陸川也說,過去習慣了「導演中心制」,凡事愛追問導演,但電影產業的發展不能靠導演單打獨鬥,靠的其實是產業鏈不同分工的同步成長,投資人、製片人、後期、發行等都很重要。同時,他也指出,導演並非萬能,但也不能以此為理由對作品推卸責任。「導演要對自己的電影有要求、把好關,對電影美學、對藝術質量,要有自覺的要求。」

曾被禁拍的婁燁最近在大陸嘗試推出新片。他也認為,對於整個電影產業鏈而言,導演只是一個環節。他說:「這個行業不是只靠導演支撐,還有製片人、銷售商、院線,共同來構成一個行業,然後靠大家共同的努力來推動這個行業。」張元則坦言,一些小成本電影,只要用心創作、「適銷對路」,票房不是問題。

王小帥最擔心的還是大陸盜版問題嚴重,認為這才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他贊同商業架構作為電影產業的主體,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商業化」。他說,「資本主義不管怎麼說,其實都是為了商業……價值觀失去了,大家赤裸裸在競爭……」對中國電影業而言十分不堪。他主張,導演還是要老老實實把電影拍好,同時不喪失自己的風格。

藝術與商業價值如何平衡,似乎是導演永遠的課題。研討會外,賈樟柯連續三年推薦新銳導演,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動電影產業的核心平台:「中國電影項目創投」(CFPC),他說,唯有將創投資金與培訓平台結合,才能輔助並鼓勵年輕導演有更多的創新,對他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作品本身。


事業與家庭的另一半

在新創公司記者會上,賈樟柯宣布「意匯傳媒」簽下女演員趙濤,成為該公司旗下第一位簽約藝人。這位以影片《孫麗與詩人》(義大利片名《我是麗》)榮獲首屆義大利阿斯蒂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及二○一二年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的雙冠影后,其實也是賈樟柯的另一半。

二○一一年九月,賈樟柯擔任第六十八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評審團主席。他和趙濤同時在微博上宣布結婚喜訊,並展示了兩人在威尼斯拍攝的婚紗照。

兩人因長久工作的默契而結合,在大陸電影圈,趙濤一向有賈樟柯「御用女演員」的稱號,從二○○二年《站台》、《任逍遙》;二○○四年的《世界》;二○○六年的《三峽好人》;二○○八年《二十四城記》、《河上的愛情》;二○一○年的《海上傳奇》;到今年的《在清朝》,趙濤都擔任重要角色。其中《站台》、《任逍遙》、《三峽好人》得到國際獎項的肯定。

六月底,夫妻倆一起亮相參加「大愛清塵一周年慈善會」公益活動。這項活動還是由賈樟柯精心策畫,趙濤擔任代言人,主要救助與關心的中國六百萬塵肺病農民。賈樟柯和趙濤都在山西長大,趙濤說她對粉塵並不陌生,發展中的中國是粉塵中的中國。

據統計,大愛清塵基金自啟動以來,至今年六月二十日共籌集到善款人民幣四百四十五萬四千五百二十六點二二元,共救治了二百六十七位患者。


擁有人才是最大資源

事實上,就在上海電影節進行同時,賈樟柯舉行記者會,宣布新創辦的公司「意匯傳媒」開始運營,還公布今年監製的五部新片,他的另一間公司西河星匯影業今後將以「製作」為主。接受採訪時,他透露新公司的投資項目將朝多元化發展,商業與藝術並行。

「最近一年來,收到很多本子(劇本),最令人激動的是年輕人,年輕人讓人看到希望……」賈樟柯說,「我沒有刻意去捧一些年輕人,但年輕人真正是中國電影發展的方向,他們的東西或許在今後一兩年內就能形成一個電影新潮流。」他說公司籌備一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在看劇本,最後,讓他感覺激動的都是年輕導演的作品。他所指的年輕一代的作品:《虹》、《陌生》、《記憶望著我》、《狀元圖》等。其中陳濤和宋方獲得坎城影展的獎項,還有陳翠梅得過釜山及鹿特丹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擁有創造性的人才是最大的資源。」他向記者坦言,自己現在是「過來人」,在電影項目投資上幫助一些年輕人,就是為了讓年輕影人獲得更好的創作條件和資本環境。他堅信,未來,更年輕的創作族群將崛起。

日前他也接受由韓國東西大學,釜山電影製作推廣委員會和釜山電影節聯合舉辦的亞洲電影學院的任命,擔任電影學院院長,吳碩庚擔任副院長,帕維茲.薩巴茲(Parvis Shahbazi)出任導演課導師,攝影課導師由渡部真擔當。

亞洲電影學院透過密集式教育課程,培養了許多有潛力的亞洲新銳電影人。自二○○五年成立以來,已有來自二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共一百七十一名學院接受該項電影培訓課程並順利畢業。學習期間,這些來自不同地區的新星,又逐漸建立起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關係網。台灣導演侯孝賢也曾於二○○八擔任過亞洲電影學院的院長。







小檔案


賈樟柯,一九七○年出生,山西省汾陽人。一九九七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大學期間觀摩上百部電影,畢業前,一九九五年起開始從事電影編導工作,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

賈樟柯以獨特拍攝手法和導演風格享譽國際影壇。他的首部長片《小武》由他執導、編劇,得獎紀錄驚人。除了榮獲第四十八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斯道獎」和「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外;還在第三屆韓國釜山電影節奪得電影節「新浪潮」獎。法國《電影手冊》評論這部長片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象徵標誌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這部影片也榮獲第二十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第十七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的「龍虎獎」。此外還榮獲比利時電影資料館九十八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第四十二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以及一九九九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之後他導演的《月台》、《公共場所》、《任逍遙》和《世界》等影片在各大電影節上也屢獲殊榮。二○○六年摘下第六十三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獅獎」的作品《三峽好人》是他的代表之作,此片同時在奧斯卡頒獎季中一舉獲得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兩項大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