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規定小學生及幼稚園學童,雨天不能打傘,只能穿著雨衣,以確保行走安全,但這樣做,可能「適得其反」害了他們。
因為依據環保團體公布最新兒童玩具抽驗報告,部分兒童雨衣塑毒超標,其中一款甚至超標一百九十六倍,簡直不敢相信。
該團體抽驗十二件兒童用品,包括塑膠球、啾啾球、雨衣及充氣泳池等,高達九件含有多種類塑化劑,其中六項含有兩種以上,這些產品,幾乎都來自知名賣場。
塑毒化學物質在日常各項產品中,幾乎已無所不在,嚴重影響環境及國人健康,對孩童的傷害更大。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這個毒問題一直存在,難道沒有完全消除的可能?
筆者認為,法令、處罰及檢驗過於寬鬆,應該是塑毒繼續存在的主因。試想,如果罰則太輕,與業者可圖的「利益」不成比例,業者當然不痛不癢,縱始被查獲及處罰,頂多下架或換湯不換藥,根本無法遏止違法。
因此,加強檢驗,違法含毒嚴懲重罰,絕對有必要。
另外,教育當局或學校可與優良廠商合作,大批製造學生專用雨衣或其他用品,供應學生購買使用。
一來數量多,價格應可較便宜,二來產品安全性又有保障,必能減少塑毒入侵孩童機會,值得參考。
竹寶(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