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少子化問題衝擊大學招生,教育部將積極推動大學整併,但私校有憲法保障私人興學的護身符,教育部無法強迫私校退場,將從國立大學整併著手,整併案不需要大學校務會議通過,由教育部強勢主導,教育部最快九月將召開國立大學整併審議委員會,考量互補性、規模、位置,從五十所國立大學列出整併候選名單,最快明年洽談。
台灣幅員小,大學卻多達一六二所,包括五十三所國立、一百零九所私立,密度堪稱全世界第一。面對少子化,整併是一條出路。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指出,憲法保障私人興學,即使私校只剩二百名學生,董事會仍願意辦學,教育部若硬要私校關門,恐有違憲之虞。
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大學法第七條修正案,授予教育部主導國立大學整併權。教育部部務會議審查通過「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將邀九到十五位委員在九月底前組成「合併推動審議委員會」,由部長或政務次長擔任合併推動審議會召集人,除了一位教育部代表,其他都是各領域學者,教育部有權要求兩個國立大學直接合併,不需經過校務會議通過,最快九月訂出國立大學合併指標。
高教司說,國內有五十所國立大學,部分學校規模小,又不是綜合大學,如果鄰近正好有互補性高的學校,可能就會建議整併。另外如台北市、高雄市的大學數量過多,可能也會列為優先名單。
高教司表示,會先考量各種指標,讓整併後的國立大學擁有最佳的經濟規模,也強調,國立大學的招生名額合併後將維持不變,不會損及學生權益。偏遠地區的國立大學也必須保存,例如台東大學、澎湖科大等都不會被其他學校合併。
高教司指出,除委員會列出的整併候選名單外,學校也可主動出擊,兩校自行洽談,再將合併計畫書送教育部,交由合併委員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