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杜牧路過華清宮有感而發,所作〈過華清宮〉的第一首。不用說,此詩是諷刺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窮奢極欲的敗家生活享受。然歷來對詩中荔枝來處有所誤解,今藉此文澄清:
詩中的荔枝,一般認為是來自廣東敬獻的貢品,這般說法,一方面是來自書本的印象,如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另外則是,現在中國大陸市面上的荔枝,產地往往都是廣東,如大名鼎鼎的「妃子笑」荔枝精品。
其實我們犯了主觀認知的錯誤。清初由顧祖禹所著,被後人讚譽的「千古絕作、海內奇書」的歷史地理名著——《讀史方輿紀要》,就明白記載唐時貢品荔枝是來自四川涪州,經子午谷入長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