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實價登錄上路後,後續牽動實價課稅備受關注。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表示,須先觀察實價登錄執行成效,法規落實與資訊透明,將成為財政部推動實價課稅的兩大前提;如要實價課稅,以實價登錄資料為依據,調高土地公告現值課稅的方法牽動最小,「不必動刀動槍」。
張盛和表示,實價課稅「還沒有到可以談的地步」,得先看實價登錄之後的執行情形,尤其登錄資料,是以不動產總價值登記,沒有原始成交價,房屋、土地怎麼分離價格,必須先克服這些問題。
要有多少實價登錄的資料量才會開始討論實價課稅?張盛和認為,資料筆數多少不是重點,只要有足夠的交易筆數能反映當地的市價就夠了,關鍵在於上路後,法規真能落實並達到資訊透明,後續推動實價課稅自然水到渠成。
張盛和指出,土地增值稅的制定有特殊歷史性,從盡量減少牽動社會的角度來看,想推動實價課稅,應以調高土地公告現值接近市價,課徵土地增值稅的方法影響最小,不必修憲,對原有制度衝擊也最小;否則若從所得稅著手修法,將會是一場浩大工程。
後續作法上,張盛和認為應採漸進式推動,除邀集各方意見,牽涉內政部的《平均地權條例》與財政部的《土地稅法》,必須進行跨部會協商。他認為,實價登錄與實價課稅未來可「相輔相成」,先以登錄資料為依據,調整土地公告現值,之後則可以當作課稅的評定參考。